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同时确保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科学公正、规范透明,严格执行教育部及江苏省招生政策和规定,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情况,特制定本复试录取工作办法。
一、复试及录取工作原则
按照教育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函〔2021〕2号)等文件要求,坚持“三个确保”的基本原则,稳妥做好今年我校研考复试工作:一是确保安全性,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切实保障考生和招考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二是确保公平性,严格复试组织管理,坚决维护国家教育考试公平公正;三是确保科学性,精心设计复试内容,严格复试考核标准,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确保招生质量。
二、复试组织管理
(一)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审核有关政策。复试及录取工作的具体组织由研究生院负责,监督工作由校监察处负责。
(二)各相关学院设立学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学院复试及录取具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各学院设立复试及录取工作监督小组,负责对本学院工作监督和检查,受理考生的举报、投诉等事宜,监督小组组长由各学院党委书记担任。党委书记、院长对本学院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要亲自把关、亲自协调、亲自督查。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坚决杜绝草率大意、粗糙行事。
(三)各相关学科应成立复试小组,在学校和学院指导下,确定具体考核内容、评分标准、考核程序,遴选政治过硬、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品行端正、规则意识强、保密意识强的教师参与复试工作,并报所在学院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审核。
三、我校招生专业所属学科门类
我校学术学位各专业所在的学科门类为:学科代码为1001**, 1007**,1008**的学科属于医学门类;“思想政治教育(030505)”属于法学门类;“化学(070300)”、“生物学(071000)”、“生物医学工程(077700)”属于理学门类;“公共管理(120400)”属于管理学门类。
我校专业学位分别为“药学(105500)”、“中药学(105600)”、“生物与医药(086000)”、“应用统计(025200)”。
四、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名单
(一)各学科专业招收统考生计划数
详见附件1。
(二)复试分数线
1、学术学位: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考生,根据招生专业学科门类归属,按照教育部A类基本分数线和各专业统考招生计划数,按差额复试比例约为120%确定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名单。
2、专业学位: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的考生,根据教育部A类基本分数线和该专业统考招生计划数,按照差额复试比例约为120%确定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名单。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药学、中药学和生物与医药三个专业学位的考生,分别按照招生简章公布的研究方向,根据教育部A类基本分数线和各研究方向统考招生计划数,按差额复试比例约为120%确定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名单。
3、调剂考生
按照调剂办法确认调剂考生复试名单。
4、其他事项
(1)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不低于251分。
(2)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为总分不低于251分。
(3)各复试名单最后一名有相同分数时,相同分数者均进入复试。
五、复试、录取工作时间安排
(一)第一志愿考生复试录取时间
(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微调,具体时间安排见各学院复试实施细则
工作内容 | |
3月23日-26日 | 各学院组织学术学位、专业学位考生开展网络复试 |
3月25、27日前 | 学院分别报送学术学位、专业学位复试成绩 |
3月28日前 | 核对、公布复试成绩;确定1:1拟录取名单 |
(二)调剂考生复试录取时间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开通调剂系统后,学校组织调剂考生复试、录取工作。具体要求详见本复试办法第八部分。
六、复试方式与内容
(一)复试方式:
本着将考生和教师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原则,经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2022年采用网络远程复试方式。远程复试平台以中国移动公司的“云考场”网络平台为主,首选备用平台为“钉钉”,操作说明及相关要求,将另行发布。
(二)复试内容:
复试总分220分(占最终录取总成绩的权重约为30%),由各学院及学科组负责组织。要按照学科专业特点,科学设计复试内容,合理设计题型、题量和难度,保证择优选拔所需要的区分度。要保证命题的科学有效、公平公正。试题表述准确,不得出现政治性和科学性的错误,题意清晰明确,文字准确简练,避免引起考生误解和出现学术界尚有争议的问题。复试题量应准备充足。复试内容应包含已公布的招生简章中的复试笔试科目内容。考核内容分为以下四大部分。
1、专业知识考核(60分)
学科组根据专业特点,精心设计科学有效的考核试题,提前命制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开放性的能力型试题,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科研基本技能考核(60分)
自然科学类专业,提前精心命制一定数量的科学有效的实验类考核试题,考查学生对本专业基本实验的原理、方法及相关技术掌握程度;人文社科类专业可根据学科特点安排相关技能考核,比如文献检索能力考核,着重考查考生的主题分析、文献检索及快速学习分析能力。
3、英语应用能力考核(50分)
考查考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及表达能力。
4、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50分)
全面了解考生情况,包括考察其思想政治状况;本科阶段课程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科研能力、学习潜力以及综合分析表达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