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晟考研,专注清华北大等985/211名校考研辅导,拥有完善的服务团队,专属定制化的考研备考规划,力争实现每位学子的考研梦、名校梦。
一、431金融学综合
货币、货币制度、货币需求与供给、货币均衡、货币与财政政策、通货膨胀与紧缩、利率风险结构与期限结构、信用、利息、国际货币体系、汇率、金融体系结构、金融中介体系、
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金融监管;货币时间价值、债券及股票价值评估;投资收益与风险、CAPM模型;投资项目现金流预测及风险分析,资本成本、资
本结构理论、杠杆效应、资本运营管理、财务报表分析、长期与短期融资、股利政策、衍生工具与风险管理等。
二、432统计学
参考书目:《应用统计学》(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6月,李卫东主编。
绪论理解统计与统计学的含义与特征,了解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理解统计学的分科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掌握统计数据的研究过程和基本方法,对总体、个体、样本、标志、变量、
指标和指标体系等统计学基本概念有比较系统的理解,了解常见的统计软件EXCEL和R软件的特点。
第一部分描述统计理解数据的计量尺度和类型,系统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并能根据特定的调查内容设计具体的调查方案;掌握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
条件;掌握数据质量评价标准;数据误差的生产及控制;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及显示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将原始数据整理成适当的频数分布表,并能利用图形显示统计数据;
掌握统计表的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掌握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各个代表值的含义、特点、应用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根据已知条件,熟练地计算各个代表值,并运用这
些代表值分析具体问题。
第二部分概率论与抽样分布理解概率的定义及特点;掌握概率的运算法则,理解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的原理及应用;理解随机变量分布的含义及特点;掌握正态分布
的特征及其应用;理解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及其计算;理解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理解抽统计量的含义,了解样本均值、比例的抽样分布。
第三部分推断统计理解参数估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掌握参数估计的常用方法,理解对点估计的评价方法,理解区间估计的基本原理,并能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理解假设检验的基
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假设检验的常用方法,并能对一个总体和两个总体参数进行假设检验。
第四部分方差分析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掌握进行方差分析的具体步骤,并能结合具体问题,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了解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与应用。
第五部分相关与回归理解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分析和显著性检验方法;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方法以及回归分析中显著性检验
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理解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多元线性回归及非线性回归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能根据所掌握的实际数据,利用相关与回归分析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
第六部分时间序列分析了解时间序列概念及类型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时间序列各分析指标的计算方法及指标间的关系;掌握时间序列构成分析的基本原理、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
及其计算、分析与应用,并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对实际现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第七部分统计指数了解指数的性质与分类,深入理解各种指数的编制原理,熟练掌握各种指数特别是加权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特点及其应用场合,能够熟练运用指数体系对社会经
济现象进行分析。
三、628公共管理学综合
参考书目:《公共管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陈振明;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谢明。
第一部分公共管理学(60%)
(一)绪论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西方公共管理学的范式变化、中国公共管理学的研究现状、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划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前瞻。
(二)公共组织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公共组织的过程与行为、公共组织的环境与变革。
(三)政府改革与治理治理理论、当代国外的政府改革、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
(四)政府间关系政府间关系概述、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事实、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与改革。
(五)政府作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角色、转型期我国政府的角色定位、政府失败及其防范。
(六)政府工具政府工具概述、政府工具的理论脉络、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
(七)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内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
(八)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国家公务员制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开发。
(九)公共预算与财政公共预算与财政的理论基础、公共财政管理、公共预算改革。
(十)第三部门管理全球第三部门的崛起、第三部门的地位与作用、事业单位改革。
(十一)战略管理私人部门的战略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兴起、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范围。
(十二)绩效管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要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和技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改革与发展。
(十三)公共管理伦理公共管理伦理概述、公共责任与官员问责制、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路径。
第二部分公共政策分析(40%)
(一)绪论公共政策的含义、公共与私人——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政治与政策——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市场与政策——从市场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二)公共政策的性质与类型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公共政策的特征、类型及作用。
(三)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
(四)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模型概述、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政策分析的相关理论、中国古代政策观。
(五)政策制定社会问题的产生、政策问题的确认、政策议程的建立、政策规划、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政策合法化——政策获得合法性的过程。
(六)政策执行政策执行的含义、特征、功能和过程、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政策执行的策略。
(七)政策评估政策评估的含义、政策评估的类型与要素、政策评估步骤、政策评估的障碍。
(八)政策终结政策终结的含义、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政策终结的障碍和措施。
四、800数据模型与决策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建模(一般模型)与标准型,图解法,单纯形法相关概念、原理与应用,大M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情形与判定,单纯形法的矩阵描述,原问题与对偶问
题,对偶问题的性质,对偶单纯形法,灵敏度分析;整数规划问题模型,分支定界法原理与应用,割平面法原理与应用,隐枚举法的原理与应用,指派问题的模型与匈牙利法求解及其应
用;图论的基本概念,最小树问题的定义、性质、经典求解算法与应用,最短路问题的定义、Dijkstra算法原理与应用、Floyd算法原理与应用,最大流问题的定义、Ford-Fulkerson算法
原理与应用,最小截集的性质与应用,最小树、最短路、最大流问题的建模;网络计划问题的基本概念,网络计划图的绘制,工序的工时估计方法,工序(最早可能开工时间、最迟必须
完工时间)与事项(最早时间、最迟时间)的时间参数计算,工序的总时差,关键工序与关键路径的判定及其应用,时间优化,时间与成本优化,时间与资源优化,随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与原理;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动态规划的逆序解法,静态问题的动态规划求解方法与应用,离散、连续的资源分配问题的动态规划求解与应用,生产存储问题的动态规划求解与应用;
存储论的基本概念,(Q,s)、(S,s)、(T,S)和(R,S,s)库存控制策略,ABC分类库存管理的策略与应用,典型确定与随机库存控制模型及应用;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排队系统的类
型,排队系统的数量指标,M/M/1模型原理与应用,Little公式,系统容量限制、顾客源有限情形下M/M/1模型原理,M/M/C与C个M/M/1系统的关系,M/G/1模型原理与应用,M/D/1模型原理
与应用,排队系统经济分析与优化。
五、803管理学
(一)考核科目基本信息《管理学》是北京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生初试专业考试科目,本科目的考核将覆盖以下目标点:
1.考核学生是否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管理职能的内容、过程、分类、原则和一般方法。
2.考核学生是否具备应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分析方法。应用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对现实的工商管理问题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并在方案设计中能够体现创新思想。
4.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管理学前沿理论知识和当前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的了解。
(二)考核科目知识单元与知识点
1.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概念与特点、管理的性质与作用、管理的主体与职能、管理学原理及方法、经理角色理论、管理学性质及对象、管理学科体系结构。
2.管理思想的演进中国管理思想、西方管理萌芽、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3.计划计划概述、计划工作、目标管理、计划制定。
4.战略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企业战略选择与制定、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
5.组织组织理论、组织设计、人员配备、组织结构、组织变革、组织文化。
6.领导领导概述、特质理论、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
7.控制控制概念、控制目的、控制过程、控制类型、控制原理、控制方法。
8.决策决策概述、决策理论、决策过程、决策方法。
9.沟通沟通概述、沟通障碍、沟通原则、沟通技巧。
10.激励激励概述、激励理论、人性理论、激励方法。
11.团队团队概述、团队的含义与特征、团队工作、团队建设。
12.创新企业创新概述、企业创新动力、企业创新环境、系统创新战略。
六、820经济学
参考书目:《微观经济学》(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
《宏观经济学》(第七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奥利维尔•布兰查德。
微观部分:(一)绪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主题;市场界定;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二)供求理论:供给与需求的含义及表达;市场均衡及其变动;供给和需求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三)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基数和序数效用论有关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算约束、消费者均衡条件的描述及其异同,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推导;生活成本指数;角点解、收入效应和替代效
应的图形表述;个别需求到市场需求的推导及计算、消费者剩余、攀比效应和虚荣效应对市场需求曲线的影响。(四)不确定性与消费者行为:对风险的描述;风险的偏好和降低风险的
途径;(五)生产:短期和长期生产函数的含义、表达及其异同;短期生产函数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长期生产函数与规模报酬。(六)成本:成本的测度;短期成本、长期成本;边际
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的区别;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范围经济与范围不经济。(七)竞争性供给及其市场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竞争性
市场的效率;最低限价、价格支持和生产配额、进口配额与关税、征税或补贴的影响。(八)垄断与买方垄断:垄断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策、垄断势力的含义及衡量、垄断势力的来源;
垄断势力的社会成本;买方垄断的产量和价格、买方垄断势力及其来源。(九)有市场势力的定价:价格歧视、跨期价格歧视和高峰负荷价格、两部收费制、捆绑销售。(十)垄断竞争
与寡头垄断: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垄断竞争市场的效率评价;垄断竞争厂商的品质和广告竞争;寡头垄断的古诺模型、斯塔克博格模型、伯特兰模型、主导厂商定价模型、
卡特尔定价模型、囚徒困境分析。(十一)投入要素市场:竞争性要素市场的含义及其均衡。(十二)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一般均衡分析;三个效率分析;公平与效率;竞争性市场的
效率。(十三)信息不对称的市场:质量不确定性和“柠檬”市场;市场的信号传递;存在逆向选择的保险市场、信贷市场及其他市场的解决办法;道德风险的含义及解决对策;私人企
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十四)外部性与公共物品:正负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纠正外部性的方法,收费、制定排污标准、可转让的排污证、回收、外部性与产权;共有资源、公共物品及
其供给。
宏观部分:(一)绪论:宏观经济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二)产品市场:GDP的构成;产品需求;均衡产出的决定。(三)金融市场:货币需求;均衡利率的
决定;(四)IS-LM模型及其扩展:产品市场与IS曲线;金融市场与LM曲线;IS-LM模型;宏观经济政策与IS-LM模型;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风险和风险溢价;金融机构的作用;扩展的
IS-LM模型;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五)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上的宏观指标、工资决定、价格决定、自然失业率。(六)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率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通
货膨胀和失业;菲利普斯曲线的早期形式、变异;菲利普斯曲线和自然失业率以及货币中性;通货膨胀过程与菲利普斯曲线。(七)IS-LM-PC模型:IS-LM-PC模型;动态调整与中期均衡;
财政紧缩与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八)经济增长的事实:生活水准的衡量;195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近2000年以来全球的经济增长状况;总量生产函数。(九)储蓄、资本积
累和产出:产出和资本的相互作用;不同储蓄率的影响;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增长率;技术进步的决定因素;制度、技术进步和增长;技术进
步对增长事实的解释。(十一)技术进步短期、中期与长期:短期的生产率、产出和失业;生产率和自然失业率;技术进步、工作搅拌机和分配效应。(十二)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开
放:产品市场的开放;金融市场的开放。(十三)开放经济中的产品市场:开放经济的IS曲线;均衡产出和贸易余额;国内外需求提高的影响;贬值、贸易余额和产出;J曲线;储蓄、投
资和经常账户余额。(十四)产出、利率和汇率:产品市场的均衡;金融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结合;开放经济中的政策效应;固定汇率制。(十五)财政政策总结:政府
预算约束:赤字、债务、政府支出和税收;李嘉图等价、周期性赤字的调整和战争融资;极高债务的风险。(十六)货币政策总结:货币政策目标;最优通胀率;非常规货币政策;货币
政策与财政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