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晟考研-以研促教,研精毕智,厚德载晟!
24小时报名热线
13021053105

2025年北京交交通大学900在职专业学位中心自命题科目硕士研究生初试考试大纲

作者:研晟考研
2024-10-25 13:52:40
218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收藏

研晟考研,专注清华北大等985/211名校考研辅导,拥有完善的服务团队,专属定制化的考研备考规划,力争实现每位学子的考研梦、名校梦。

  一、211翻译硕士(英语)


  考查范围是高级词汇和语法、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


  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211翻译硕士(英语)


  考查范围是高级词汇和语法、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写作。


  1.网络传播。要求掌握的内容:媒介技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互联网的演进历程及对传媒业的影响。网络的技术平台属性、传播媒介属性、经营平台属性、社会形态属性。网络中的人

际传播、人机交互、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网络传播中信息的产生、传播和接受。网络传播的技术及具体应用形式,如微博、微信、App应用、短视频平台、虚拟现实与增强

现实、区块链、元宇宙、人工智能等。网络时代新闻生态变化,数字化转型,UGCPUGCAIGC等内容生产方式。用户在网络中的生存特点,网络用户的需求,网络用户的身份,网络群体互动

机制及其影响。网络信息的整合形式,媒介融合,算法推荐。数据新闻与信息可视化。网络传播的效果及评估。经典传播理论在网络时代的应用与变化,如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创新

与扩散,第三人效果等理论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传播策略,社会网络分析,虚拟社区。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网络舆情、网络谣言、网络文化、数字鸿沟、新媒介素

养等。网络隐私与信息安全,互联网治理与政策。网络社会,数字化生存,流动性,信息茧房,后真相。社会化媒体与日常生活实践。网络新媒体经济,如网红经济、粉丝经济、共享经

济、数字劳工等。其他与网络传播相关的前沿话题。


  参考书目: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黄彪文.新媒体概论.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9.


  2.媒介经营与管理。要求掌握的内容: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取向、研究状况。传媒业的产品及盈利模式,双边市场的内涵与特征,内容产品与广告资源之间的关系。世界传媒经济发展历程,中国传媒经济发展历程。传媒的所有制类型及其存在状态,媒介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与内容。中国传媒业资本运作的模式、特征与状况。传媒业中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传媒业政府规制的原因、手段和趋势,中国传媒企业并购特征与绩效。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媒介融合,数字化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中国媒体融合实践,传媒与信息产业中的网络外部性。传媒产品的全球化。传媒消费者的需求、特性、动机与行为。


  参考书目:


  张辉锋.传媒经济学:理论、历史与实务.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


  喻国明,丁汉青,支庭荣,陈瑞,曲慧.传媒经济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新闻实务。要求掌握的内容:各类媒体形态下的新闻报道策划、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等的规范、方法、流程及操作。摄影、摄像、剪辑等音视频创作的原理、原则、规范及

操作。参考书目: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丁法章.当代新闻评论教程(第五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珍妮特·柯罗茨.融合新闻学实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8.


  陆绍阳.视听语言(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


  4.广告。要求掌握的内容:广告的内涵和特征。新媒体广告。公益广告。广告的功能与价值。广告伦理,广告法规。广告产业的构成,广告交易制度。广告调查。广告策略。广告创

意。广告文案。广告媒介,程序化购买。广告效果。广告从业人员的素养。信息流广告,原生广告,计算广告,智能广告。参考书目:丁俊杰,陈培爱,金定海.广告学概论.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8年.黄河等.新媒体广告(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


  5.影视传播。要求掌握的内容:对当前热点影视作品、网络视听节目的理解与把握。影视艺术的发展、影视艺术语言要素及基本理论。视听新媒体的基本理论及内容制作模式。


  参考书目:


  詹庆生.影视艺术概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宿志刚、谢辛.视听新媒体概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三、355建筑学基础


  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比较全面地了解建筑历史发展演变的进程,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各种建筑特点;能够分析历

史上各种建筑创作思想、总结传统经验以适应现实需要。建筑构造:掌握中小型民用建筑构造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种类及其基本性能;了解建筑工业化以及大型公共建

筑构造的一般构造原理和基本构造方法。


  四、356城乡规划基础


  城市规划原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中外城市建设史,区域发展与规划,乡镇规划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发展历程


  2、城市规划学科的任务


  3、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方法


  4、城市规划编制的法规与规范


  5、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发展前景


  6、对中外城市规划差异的理解


  7、对中国当前城市规划问题的认识


  8、对世界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新理论与新方法的掌握。


  五、357翻译基础(英语)


  考查范围是术语翻译、英汉短文翻译、汉英短文翻译。


  参考书目:


  《商务汉译英教程》,主编:司显柱、束光辉,东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


  六、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1.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要求掌握的内容:


  (1)中国新闻史:中国古代官方和民间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中国近代主要的政论报刊、政党报刊、商业报刊、同人报刊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报人与

报刊。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包括但不限于《新青年》《时事简报》《晋察冀日报》等在内的主要报刊,延安《解放日报》及其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新华日报》的创办及其斗争,解

放区反“客里空”运动,毛泽东、刘少奇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1956年新闻工作的改革及《人民日报》的改版,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工作等议题。


  (2)外国新闻史:古罗马《每日纪闻》、威尼斯小报的产生与衰落、古腾堡印刷术及其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近现代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英国的皇家特许制度、

“星法院”、知识税、约翰·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等议题、法国沙龙文化与公共空间等议题。现代西方大众化报刊出现的历史条件及主要媒体、媒体人。包括但不限于英国《泰晤士

报》、BBC,法国《世界报》《鸭鸣报》,德国《新莱茵报》及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日本广播协会,美国的《纽约时报》、普利策、赫斯特与“黄色新闻”、“扒粪”运动、

三大广播公司、FCC、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等议题。通讯社出现的历史背景及世界主要通讯社,包括但不限于路透社、哈瓦斯社、沃尔夫社,“三社四边”协定,印度报业托拉斯等议题。

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类型,国际新闻传播新秩序。


  参考书目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三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2.新闻理论。要求掌握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核心观点与当代发展:新闻的定义、本质、基本特征:新闻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新闻事业:新闻媒介的性质、运营、管理:媒介生态环

境: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新闻工作的原则、职业特点、素质要求: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中国新闻改革;中国新闻业的结构调整与发展走向:互联网语境下中国新闻事业新特点:新闻传播领域

新现象、热点现象、话题的理论解析;传统新闻理论的当代发展。


  参考书目: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七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3.传播理论。要求掌握的内容:传播的定义和特点,传播与信息,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符号与

意义,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象征性社会互动。传播的基本过程,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特点,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人内传播,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个人信息处理的基模理论,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的动机,人机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人际传

播与自我表达。群体传播,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媒介组织

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分众理论及其研究,使用与满足理论。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培养理论,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知沟到数字鸿沟,第三人效果理论。从国际传播到全

球传播,关于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争论,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等。


  参考书目: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研究方法。要求掌握的内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概念和构造的操作性定义,变量的类型、变量的测量。问卷的基本

类型、作用,问卷调查的目标,问卷的一般结构,问卷设计的基本步骤。内容分析法的操作步骤、编码员间信度检验。实验法的类型及其操作过程。观察法的类型、实施步骤、重点难点。

深层访谈的特点,深层访谈的技术。焦点小组法的特点和操作步骤。计算传播学前沿方法的应用。


  参考书目:


  柯惠新、王锡苓、王宁.传播研究方法(第二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22.


  周翔.传播学内容分析研究与应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七、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题型为选择题、名词解释、应用文写作和论述文写作,全面考察考生的知识面,其中包括:中外文学,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地理等知识内容。


  八、619设计理论


  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设计概论、世界现代设计史、设计方法学。


  九、861软件工程专业基础


  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概论。(1)软件危机、软件工程的产生:(2)软件的概念、软件工程的定义:(3)软件工程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原理:(4)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5)软件生存周期:(6)软件过程模型。


  2、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的目标和任务;(2)软件系统的可行性分析;(3)需求获取;(4)需求规格说明书;(5)数据流建模(数据流图);(6)实体-关系建模(E-R图);

(7)系统行为建模;(8)用例建模(用例图);(9)面向对象建模


  3、软件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1)概要设计的任务与步骤;(2)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抽象与逐步求精方法;(3)详细设计的任务;(4)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概念和思想;(5)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和思想;(6)程序流程图;(7)模型-视图-控制器框架(MVC)。


  4、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1)类、对象、封装、消息、继承、多态等基本概念;(2)统一建模语言UML的基础知识;(3)类图、时序图。


  5、软件验证技术。(1)软件测试的目标、过程和步骤;(2)代码复审;(3)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的原理;(4)路径覆盖、条件覆盖、边界值分析等测试用例设计技术;(5)单

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6)程序正确性证明;(7)调试。


  6、软件维护技术。(1)软件维护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活动;(2)软件维护过程;(3)软件可维护性;(4)软件再工程技术。


  7、软件质量保证。(1)软件质量的概念;(2)软件评审技术;(3)软件质量保证的原理和措施;(4)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和方法。


  8、软件项目管理。(1)项目管理的概念;(2)软件度量;(3)软件项目的评估:成本估计、效益分析;(4)软件风险分析和管控。


  数据结构


  1、概述。(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2)算法的特征;(3)计算语句频度、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方法;(4)抽象数据类型。


  2、线性表。(1)线性表的逻辑结构;(2)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和实现;(3)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和实现;(4)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和相加。


  3、栈和队列。(1)栈和队列的特点;(2)栈和队列的表示和实现;(3)栈与递归实现;(4)使用栈和队列的解决实际问题。


  4、数组和广义表。(1)数组的定义;(2)数组的顺序表示和实现;(3)矩阵的压缩和存储;(4)广义表的概念和存储结构。


  5、串。(1)串类型的定义;(2)串的表示和实现;(3)串的模式匹配算法;(4)串操作应用。


  6、树与二叉树。(1)二叉树的概念;(2)二叉树的性质和各种存储结构;(3)遍历二叉树;(4)线索二叉树;(5)树和森林;(6)建立最优二叉树和哈夫曼编码。


  7、图。(1)图的基本概念;(2)图的存储结构;(3)图的遍历;(4)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和Kruscal算法);(5)拓扑排序;(6)关键路径;(7)最短路径。


  8、查找。(1)静态查找,包括顺序表查找、有序表查找和索引顺序表查找;(2)动态查找表,包括二叉排序树、平衡二叉树和B-树;(3)哈希表的构造和处理冲突的方法;(4)

哈希表的查找及分析。


  9、内部排序。(1)插入排序,包括直接插入排序、折半插入排序和希尔排序;(2)交换排序,包括起泡排序和快速排序;(3)选择排序,包括简单选择排序和堆排序;(4)归并

排序;(5)基数排序;(6)各种排序方法的稳定性、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10、程序设计。(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2)使用类C描述各类算法。


  参考书目:


  《软件工程导论(第六版)》张海藩、牟永敏,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据结构(C版)》严蔚敏、吴伟民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十、862管理运筹学


  1.线性规划(1)线性规划模型的特点;(2)线性规划标准型;(3)线性规划的可行解、基、基解、基可行解、可行解、最优解;(4)线性规划解的四种情况;(5)线性规划的基

本定理;(6)单纯形表的结构;检验数的概念和计算;最优性判断;(7)影子价格;对偶问题;对偶定理;(8)对偶单纯形法的基本原理;(9)灵敏度分析。


  2.运输问题(1)产销平衡的表上作业法初始解的求解方法:最小元素法、差值法;解的最优性判断:闭回路法、位势法;解的改善:换入变量的确定、换出变量的确定、调整量的确

定、解的调整。(2)非产销平衡问题产大于销的问题;销大于产的问题;非典型运输问题转化为典型运输问题。


  3.整数规划(1)分枝定界法;(2)割平面法;(3)0-1规划问题的建模;(4)指派问题的匈牙利算法;(5)非典型指派问题。


  4.动态规划(1)阶段;状态(状态变量、允许集合);决策变量(允许决策集合);状态转移方程;指标函数(阶段指标函数、后部子过程);(2)动态规划模型结构;(3)实际

问题转化为动态规划问题(资源分配、生产与存储和设备更新问题)。


  5.图与网络分析


  (1)图、点集、边集、有向图、无向图;相邻、相关、简单图、多重图、偶点、奇点、链、路、简单链、初等链、回路;树、支撑树、割集、网络;邻接矩阵、关联矩阵;图的同构

;网络计划、时间参数、关键路线;


  (2)掌握最小支撑树;最短路径的算法(Dijkstra法、floyd法、ford法);最大流的算法;最小费用最大流的算法;网络图的绘制方法、时间参数的计算。


  6.排队论


  (1)三个基本组成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机构;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顾客到达间隔分布、服务时间分布、服务台个数;Kendall记号:X/Y/Z/A/B/C,符号的

含义;


  (2)单服务台负指数排队系统:各种指标的公式、状态转移图、状态概率的方程;


  (3)多服务台负指数排队系统:状态转移图、状态概率的方程、一般服务时间M/G/1模型、P-K公式、排队系统的经济分析。


  十一、865结构力学


  掌握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的基本概念,熟练应用基本组成规则对平面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掌握静定结构内力分析和求解的方法,并能熟练绘制结构内力图;掌握静定结构的一

般性质及力学特性;理解变形体的虚功原理,熟练应用单位荷载法求解静定结构在荷载、支座移动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作用下的位移;了解线弹性结构的互等定理;掌握力法和位移法的

基本原理,能正确利用力法和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在荷载和支座移动作用下的内力;掌握超静定结构位移计算的一般方法;掌握超静定结构的一般性质及力学特性;理解力矩分配法的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熟练绘制结构弯矩图的轮廓;理解影响线的概念,灵活运用静力法和机动法正确绘制静定结构的影响线,并能利用影响

线求移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支反力及对应的最不利荷载位置。


  参考书目:


  [1]《结构力学(上册,第7版)》.李廉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11.


  [2]《结构力学I—基本教程(第4版)》.龙驭球、包世华、袁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


  [3]《结构力学(上册,第3版)》.朱慈勉、张伟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8.


  十二、866机械原理


  考试范围:


  1、机构的结构分析:要求掌握的内容:(1)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和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2)能绘制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用机构运动简图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3)能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4)掌握机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方法,能对典型机构的组成进行分析。


  2、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要求掌握的内容:(1)能用瞬心法对简单平面高、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理解其局限性;(2)能用矢量方程图解法和解析法进行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

分析;(3)能综合应用瞬心法和矢量方程图解法对复杂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3、平面机构的力分析与机械的效率:要求掌握的内容:(1)了解平面机构力分析的目的和过程,掌握二级机构力分析方法;(2)能对几种常见运动副中的摩擦力进行分析和计算;

(3)能够进行典型机构的受力分析;(4)能够对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和自锁条件进行求解。


  4、机械的平衡:要求掌握的内容:(1)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平面机构惯性力的平衡方法。


  5、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要求掌握的内容:(1)了解机器运动和外力的定量关系;(2)掌握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3)了解机器运动速度波动的调节

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方法。


  6、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要求掌握的内容:(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其主要优缺点;(2)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和应用;(3)掌握平面四杆机构设计中

的共性问题;(4)能够根据给定运动条件应用图解法和解析法进行平面四杆机构的综合与设计。


  7、凸轮机构及其设计:要求掌握的内容:(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与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及选择原则;(2)能够根据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原则和方法确定凸轮机构的相关

尺寸;(3)能够根据选定的凸轮类型和传动件运动规律进行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8、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要求掌握的内容:(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与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机构的啮合特性;(2)掌握标准齿轮和变位齿轮机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尺寸计算方法;

(3)掌握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蜗轮蜗杆及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


  9、齿轮系及其设计:要求掌握的内容:(1)了解齿轮系的类型与功用;(2)能正确划分轮系,并计算定轴齿轮系、周转齿轮系和复合齿轮系的传动比;(3)了解其他行星齿轮系

的传动原理。


  10、其他常用机构:要求掌握的内容:(1)了解几种常用的间歇运动机构及螺旋机构和万向铰链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及应用;(2)了解常见组合机构的组合方式、性能、特

点及应用情况。


  11、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要求掌握的内容:(1)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明确总体方案设计的目的和内容;(2)了解机械执行系统方案设计的方法与步骤;(3)了解机

构选型、机构构型的创新设计原理及方法;(4)掌握各执行机构(构件)间的运动协调设计应满足的要求与设计方法。


  参考书目:


  《机械原理》(1—12章);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7版);作者:孙桓,陈作模,葛文杰。


  十三、870电路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电路和电路模型,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概念,线性与非线性的概念


  (2)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的概念


  (3)基本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和受控源


  (4)功率的计算


  (5)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2.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1)电阻的三角形联结与星形联结的等效互换


  (2)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3)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4)输入电阻


  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1)电路的图


  (2)支路电流法


  (3)网孔电流法


  (4)回路电流法


  (5)结点电压法


  4.电路定理


  (1)替代定理


  (2)叠加定理


  (3)戴维宁和诺顿定理


  (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5.相量法


  (1)正弦量、相量的概念及相互对应


  (2)有效值和相位差的概念


  (3)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6.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1)阻抗与导纳


  (2)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3)正弦稳态电路的瞬时功率


  (4)正弦稳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及计算


  (5)功率因数的概念及计算


  (6)复功率的概念


  (7)最大功率传输


  (8)电路的相量图


  7.含耦合电感的电路


  (1)互感、互感系数、耦合系数的概念


  (2)同名端的概念


  (3)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4)理想变压器的模型及伏安关系


  (5)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作用


  (6)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7)含空心变压器电路的分析


  8.电路的频率响应


  (1)网络函数


  (2)串联电路的谐振


  (3)并联电路的谐振


  9.三相电路


  (1)对称三相电源、三相负载的联接方式


  (2)三相对称、不对称电路的概念


  (3)三相电路相和线之间的关系


  (4)三相对称电路的计算


  (5)三相功率的计算和测量


  (6)不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10.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


  (1)非正弦周期信号的分解、频率特性


  (2)非正弦周期信号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3)非正弦周期信号稳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11.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


  (1)换路的概念


  (2)动态分析与稳态分析的概念


  (3)换路定则、初始值的求法


  (4)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列写和求解


  (5)时间常数的概念及计算


  (6)一阶电路全响应的三要素法


  (7)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列写和时域分析法


  (8)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12.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1)拉氏变换、反变换的概念


  (2)拉氏变换的性质


  (3)拉氏反变换的部分分式展开


  (4)运算电路


  (5)用运算法分析动态电路


  (6)网络函数的定义


  (7)网络函数的极点、零点与频率响应、冲激响应的关系


  13.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1)关联矩阵、回路矩阵的含义和列写


  (2)回路电流方程的矩阵形式


  (3)结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


  14.二端口网络


  (1)二端口网络的概念


  (2)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3)二端口网络的连接


  (4)回转器和负阻抗变换器


  (5)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6)含二端口网络的电路计算


  15.非线性电路


  (1)非线性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含义


  (2)非线性电路的方程的建立


  (3)小信号分析法


  (4)分段线性化方法


  十四、891通信原理


  1.通信系统概述


  (1)信息与通信基本概念


  (2)通信系统模型


  (3)通信系统性能指标


  (4)通信信道分类及特征


  2.信号与噪声分析


  (1)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与数字特征分析


  (2)平稳随机过程及传输特性分析


  (3)高斯白噪声及窄带高斯白噪声分析


  3.模拟调制系统


  (1)调制的基本概念


  (2)幅度调制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与性能分析


  (3)角度调制信号的调制解调原理与性能分析


  (4)频分复用系统的原理与分析


  4.模拟信号数字化


  (1)基带信号抽样与频带信号抽样


  (2)量化器设计原理与量化噪声分析


  (3)线性PCM、对数压扩PCM编解码方法


  (4)时分复用系统原理与分析


  (5)增量调制原理与量化噪声分析


  5.数字信号基带传输


  (1)数字基带信号时域特征与码型设计


  (2)数字基带信号频域特征与功率谱分析


  (3)奈奎斯特第一准则与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性能分析


  (4)部分响应系统的原理与实现


  (5)眼图与信道时域均衡原理


  6.数字信号频带传输


  (1)二元数字调制系统实现原理与性能分析


  (2)四元相移键控调制(QPSK及其派生方式)实现原理与性能分析


  (3)MASK、MFSK调制与MQAM调制实现原理与性能分析


  7.数字信号最佳接收


  (1)信号空间分析法与最佳接收准则


  (2)二元最佳接收机的实现形式与误码率分析


  (3)最佳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8.差错控制编码


  (1)差错控制编码基本概念与纠错检错能力分析


  (2)线性分组码与循环码的概念、表示方法与编译码算法


  (3)卷积码的概念、表示方法与编译码算法


  参考书目:郭宇春等,《通信系统原理》,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33528-9


  十五、898数据结构


  1.绪论


  (1)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术语


  (2)算法的特性和设计要求


  (3)算法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分析


  2.线性表


  (1)线性表的特点


  (2)在顺序存储结构上实现线性表的各种基本操作


  (3)在链式存储结构上实现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单链表,单向循环链表)


  (4)线性表的简单应用


  3.栈和队列


  (1)栈和队列的操作特点


  (2)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上实现栈(顺序栈、链栈)和队列(循环队列、链队列)的各种基本操作


  (3)栈和队列的简单应用


  (4)递归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分治法、减治法)


  4.串


  (1)串的基本运算的定义,


  (2)采用定长数组和变长数组(动态分配)实现串的各种基本操作


  5.树和二叉树


  (1)二叉树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2)二叉树的存储结构(数组表示法、二叉链表、三叉链表)


  (3)二叉树的深度优先遍历(先序、中序和后序)(递归算法)


  (4)二叉树的层次次序遍历


  (5)利用二叉树的遍历求解问题


  (6)树的存储结构(双亲表示法、孩子表示法、孩子兄弟表示法)


  (7)树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


  (8)树和森林的遍历方法


  (9)最优二叉树和哈夫曼编码


  6.图


  (1)图的基本概念


  (2)图的存储结构(数组表示法、邻接表表示法)


  (3)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及简单应用


  (4)图遍历的应用: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拓扑排序﹑关键路径等


  7.查找


  (1)基本概念(静态查找,动态查找,关键字,平均查找长度等)


  (2)静态查找算法(顺序查找、折半查找、索引顺序表查找)


  (3)二叉排序树的建立、插入和删除过程


  (4)哈希表(概念、构造方法和处理冲突的方法)


  8.排序


  (1)排序的基本概念


  (2)插入排序(简单插入,折半插入,希尔排序)


  (3)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4)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5)归并排序(二路归并)


  (6)基数排序


  (7)各种排序方法的比较分析(稳定性、时间和空间性能等)


  参考书目: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严蔚敏,李冬梅,人民邮电出版社,


  十六、901设计创意


  设计用铅笔、彩笔等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在大题目下列有五个专业方向的具体要求,每位考生须选择其一,并在考卷上注明所选的专业方向。不指定考试范围。


  十七、910建筑快题设计


  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中小型民用建筑的新建、改建或扩建设计。以单体建筑为主,包含规划和场地设计等,可能涉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景观、地域文化等

设计相关内容。图幅为A1图,不指定考试范围。


  十八、911城乡规划快题设计


  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城市规划设计的知识和表达能力,包括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构思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创

新及设计思维的图面及空间表达能力。不指定考试范围。


  十九、01109信号与系统


  1.信号与系统分析导论


  (1)信号的描述及分类


  (2)系统的描述及分类


  (3)信号与系统相互关系


  2.信号的时域分析


  (1)连续时间基本信号


  (2)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3)离散时间基本信号


  (4)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


  (5)确定信号的时域分解


  (6)确定信号的时域表示


  3.系统的时域分析


  (1)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数学描述


  (2)连续时间LTI系统的响应


  (3)离散时间LTI系统的响应


  (4)冲激响应(脉冲响应)表示系统特性


  4.信号的频域分析


  (1)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2)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3)离散时间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4)离散时间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5)信号的时域抽样和频域抽样


  5.系统的频域分析


  (1)连续时间LTI系统的频域分析


  (2)离散时间LTI系统的频域分析


  (3)信号的幅度调制与解调


  6.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连续时间信号的复频域分析


  (2)连续时间LTI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3)连续时间LTI系统的系统函数


  (4)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5)连续时间系统的模拟框图


  7.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1)离散时间信号的复频域分析


  (2)离散时间LTI系统的复频域分析


  (3)离散时间LTI系统的系统函数


  (4)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5)离散时间系统的模拟框图


  8.系统的状态变量分析


  (1)系统的状态与状态空间的概念


  (2)连续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建立


  (3)离散系统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的建立


  参考书目:陈后金等,信号与系统(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二十、01111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1.计算机系统概述


  (1)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与编码


  (2)计算机系统硬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3)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


  (4)计算机的发展及先进技术


  2.计算机基础


  (1)16位8086/8088微处理器结构原理


  (2)16位8086/8088寄存器组(通用寄存器和专用寄存器)的作用


  (3)16位8086/8088存储器组织结构


  (4)16位-8086/8088系统的组成引脚功能与时序


  (5)32位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及特点


  (6)64位X86微处理器的结构原理及特点


  3.指令系统和寻址方式


  (1)指令的数据和指针寻址方式


  (2)数据传送类指令功能和格式要求


  (3)算术运算类指令功能和格式要求


  (4)逻辑运算类指令


  (5)移位、循环移位指令


  (6)串操作指令


  (7)控制转移类指令


  (8)处理器控制指令


  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汇编语言的伪指令


  (2)伪指令、宏指令的应用技术


  (3)BIOS功能调用和DOS功能调用


  (4)汇编语言顺序、分支、循环、子程序、宏汇编的程序设计


  (5)汇编语言与C/C++语言的接口(6)汇编语言程序编程与调试


  5.存储器


  (1)存储器的分类及性能指标


  (2)常用RAM和ROM存储器芯片的性能指标


  (3)RAM和ROM存储器扩展设计


  6.中断技术


  (1)中断与中断系统功能


  (2)中断源的分类


  (3)中断处理过程


  (4)80x86中断系统的结构及类型


  (5)80x86实模式下的中断与异常处理


  (6)中断控制器8259A的结构及原理


  (7)中断控制器8259A引脚信号功能及CPU连接技术


  (8)中断控制器8259A级联工作原理


  (9)中断控制器8259A工作方式与编程技术


  7.I/O接口技术


  (1)I/O接口的功能及基本结构


  (2)I/O接口的编址方法


  (3)输入输出的查询和中断控制方式的编程技术


  (4)并行接口芯片8255A基本原理、工作方式、编程技术


  (5)定时/计数器芯片8254基本原理、工作方式、编程技术


  (6)串行接口芯片8250/16550基本原理、工作方式、编程技术


  (7)DMA控制器8237A基本原理、工作方式、编程技术


  (8)综合实际工程控制的编程技术


  8.A/D与D/A转换器接口


  (1)控制系统中的模拟接口


  (2)数/模转换器芯片(DAC)的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


  (3)模/数转换器芯片(ADC)工作原理与性能指标


  (4)A/D、D/A器件的选择


  (5)数/模转换器芯片(DAC)和模/数转换器芯片(ADC)编程和应用技术


  9.人机交互接口常用PC机键盘、鼠标、显示器、网络、语音人机交互接口的基本概念


  10.计算机总线ISA、PCI、USB总线基本概念


  参考书目:


  [1]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戴胜华付文秀黄赞武于振宇崔勇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10


  [2]INTEL Microprocessors 8086/8088,80186/80188,80286,80386,80486,Pentium,Pentium ProProcessor,Pentium II,Pentium III,Pentium 4,and Core2 with 64-Bit Extensions 

Architecture,Programming,and Interfacing(8th Edition),by Barry B.Brey 200


  二十一、02103程序设计基础


  1、过程化程序设计基础


  (1)C语言基础、基本数据类型、基本I/O、运算符表达式与流程控制、函数与递归、参数传递;


  (2)数组和指针、字符串处理、变量及其存储、内存管理、结构、位运算、文件I/O;


  (3)C预处理器及运行库、多模块程序设计、数据抽象、流程图、程序设计规范。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


  (1)OOP基本思想与方法:类、对象、属性、方法、重载/覆盖、封装、继承/派生、多态、模板(集合与泛型)、异常处理等基础知识。


  (2)OOP程序设计语言(C#、Java等)、简单设计模式、包、类图、程序设计规范。


  3、基础算法与数据结构


  (1)算法复杂度分析、基础输入输出、简单实现、暴力、枚举、贪心、排序、搜索(BFS/DFS)、二分;


  (2)简单数学推理、串处理、栈、队列、简单树/图算法。


  二十二、03112会计与财务


  会计部分:


  (一)会计基本原理财务报告目标、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财务报告等相关概念。


  (二)金融资产金融资产的定义和分类、各类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的减值、金融资产的转移及相关会计处理和列报。


  (三)存货存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发出存货的计量、存货的清查盘点、存货的期末计量及相关会计处理和列报。


  (四)长期股权投资及合营安排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初始确认与计量、后续计量、追加和处置股权投资及相关会计处理和列报,除合营企业外其他合营安排的处理。


  (五)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后续计量、终止确认及相关会计处理和列报。


  (六)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内部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与计量、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处置及相关会计处理和列报。


  (七)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的特征与范围、投资性房地产初始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及相关会计处理和列报。


  (八)资产减值资产减值的概念,资产减值迹象及测试,单个资产、资产组及商誉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


  (九)负债金融负债的确认与计量、非金融负债的确认与计量、职工薪酬、借款费用、债务重组、或有事项及相关会计处理和列报。


  (十)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所有者权益各构成项目的核算。


  (十一)收入、费用和利润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利润的构成、政府补助及相关会计处理和列报。


  (十二)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定义、构成、列报要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内容及结构和编制方法,附注以及中期报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

更和前期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


  (十三)所得税所得税费用的概念,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及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及列报。


  (十四)外币折算记账本位币的确定、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


  (十五)企业合并及合并财务报表合并报表的编制原则、基本程序及相关会计处理,合并日的会计处理。


  财务部分:


  (一)财务管理概述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目标与公司财务目标、公司财务管理基本理论。


  (二)财务分析财务比率的计算及分析,杜邦分析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营运资金管理与短期融资营运资金投资策略、营运资金融资策略、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短期融资策略。


  (四)长期融资不同融资方式的优缺点、长期融资决策。


  (五)财务预测与规划外部融资需求的确定、内含增长率和可持续增长率的计算与分析。


  (六)风险与收益单项资产的风险与收益、投资组合的风险与收益、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七)时间价值与证券估价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债券估价、股票估价。


  (八)投资项目评价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预测,投资项目评价标准、投资项目评价应用。


  (九)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资本结构理论、三种杠杆的原理及应用、资本结构决策、各类资本成本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


  (十)股利分配与政策股利分配理论、常见的股利政策类型。


  二十三、03127政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基本内容;党的时政方针要闻。


  二十四、04106轨道交通综合测试


  轨道交通综合测试包括方向一和方向二,答题时仅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作答。方向一为“铁路运输综合测试”,方向二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测试”。


  方向一铁路运输综合测试大纲如下:


  《铁路运输组织学》


  绪论:了解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及其特点,铁路行车组织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


  第二篇车站工作组织,第一章概述:理解技术站办理的列车、货车种类及货车的技术作业过程和作业地点(站内运行径路),掌握用图解方式说明不同种类列车在站内走行径路。第二章

调车工作:理解并掌握牵出线调车作业方法种类、含义、用途、驼峰调车与牵出线调车比较具有的特点、驼峰作业方案与设备条件、机车台数的关系及其采用条件和优缺点,掌握摘挂列车

调车作业计划编制办法。第六章技术站工作组织:理解并掌握货车集结的概念及货车集结停留时间的计算原理与方法、货物作业车技术作业及其合理取送顺序和取送次序的确定方法。第八

章车站作业计划、调度指挥及统计分析:掌握车站班计划、阶段计划内容编制依据和方法。


  第三篇车流组织,第一章铁路车流组织概述:理解编组计划、车流径路的含义和货物列车的分类方式。第二章装车地直达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了解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形式和条件。第

三章技术站列车编组计划的编制:掌握分析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和绝对条件的含义及数学描述、直线方向五个技术站的表格计算法的计算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形式和条件。


  第四章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确定与执行,了解违反编组计划的概念。


  第四篇列车运行图,第一章列车运行图概述:掌握列车运行图概念、分类及特征。第二章列车运行图要素:掌握车站间隔时间概念,τ不、τ会、τ连的含义及在运行图上的表示形式

、追踪间隔时间概念、种类、运行图上表示方法列车运行图分类及特征。第三章区段管内工作组织:理解区段管内货物列车铺画方案编制原理。第四章机车运用工作组织:了解机车长交路

的计算、机车全周转时间的计算方法等。第五章动车组工作组织:了解动车组周转计划的编制原理。第六章重载货运专线列车运行组织:了解重载列车运行组织的原理。第八章列车运行图

的编制:掌握列车运行图编制步骤及所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铁路运输能力计算与加强,第一章概述:了解铁路运输能力的概念和构成;理解能力瓶颈的观念。第二章铁路区间通过能力计算:掌握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行图区间通过能

力计算方法,掌握全区段列车会车方案图(无技术作业停站),可以运用其计算区段的通过能力。利用扣除系数计算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的方法。第六章铁路运输能力加强:掌握n需与G

能的计算方法,加强通过能力措施的分类及三个途径的具体内容。


  第六篇铁路运输生产计划,第一章铁路运输生产货运计划:了解铁路运输生产运输生产计划、货运计划的概念。第二章铁路运输生产技术计划:掌握技术计划的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

的计算办法。


  第七篇铁路运输调度工作,第一章概述,了解运输调度工作的概念、作业和调度调整的一般原则。第二章车流预测及车流调整:掌握车流预测及车流调整原理。第三、四、五、六章

铁路运输调度工作:了解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铁路站场与枢纽》


  第一篇站场设计技术条件,第一章线路种类及线间距离,掌握线路种类、铁路限界及相邻线路间的中心距离,了解电气化铁路车站内接触网架设;第二章线路连接,掌握道岔、线路

连接形式、车场和站场咽喉的概念;第三章车站线路全长和有效长,掌握车站线路全长和有效长的规定,了解警冲标、信号机位置,坐标及线路实际有效长的计算方法。第四章站场平、

纵断面及排水,了解站坪长度、站场平面、纵断面、进出站线路与车站两端加、减速地段、站场路基和站场排水概念。


  第二篇中间站,了解中间站分布、会让站和越行站布置图、会让站布置图、越行站布置图形式及优缺点;第三章有客货作业的中间站布置图,了解中间站的作业和设备、中间站布置

图;第四章中间站的设备设置,了解车站线路、客货运业务设备、安全线和避难线的设置办法。


  第三篇技术站,第一章概述,了解技术站分布及分类、技术站作业及设备;第二章布置图分析及选择,了解区段站、编组站布置图分析及选择原理;第三章车场及线路设计,了解编

组站车场中轴线的确定,各车场线路数目的确定,编组站各车场及线路的平、纵断面设计,车场咽喉区的布置及设计,辅助调车场及箭翎线设计的原理;第四章机务和车辆设备,了解机

务设备和车辆设备。第五章车站通过能力,掌握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车站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第四篇调车驼峰,第一章驼峰设计基础,掌握驼峰的组成及分类,了解现代化驼峰设备、驼峰溜放钩车运动和驼峰调速系统原理;第二章驼峰平、纵断面设计,掌握驼峰溜放部分平

面设计,驼峰高度计算,驼峰溜放部分纵断面设计,峰顶平台及有关线路平、纵断面设计,调车场平、纵断面设计方法。第三章驼峰调速系统设计,掌握减速器制动位的设置、驼峰间隔

制动位减速器制动能高计算、点连式驼峰三级制动位减速器制动能高计算、调车场内减速顶设置原理;第四章驼峰检算,了解检算方法;第五章车站改编能力计算,掌握驼峰解体能力、

调车场尾部牵出线编组能力、车站改编能力的确定方法。


  第五篇客运站,第一章客运站作业、设备和布置图,了解客运站的作业及设备,客运站、客车整备所、客运机务段和车辆段的相互位置,理解典型客运站布置图优缺点。第二章客运

设备,了解客运线路、站房、旅客站台及跨线设备和车站广场。第三章客车整备所,了解客车整备所的作业及其方式,理解客车整备所的设备及布置图优缺点。第四章高速铁路客运站,

了解高速铁路的车站布置图优缺点、动车段(所、场)典型设计要求;第五章客运站通过能力,了解客运站到发线通过能力、客车整备场通过能力概念及计算方法原理。


  第六篇货运站,第一章综合性货运站,了解货运站的作业与设备,理解货运站布置图、货场设计原理,了解货运设备能力计算方法。第二章集装箱办理站,了解集装箱办理站的分类

、作业及设备,理解集装箱办理站的平面布置和集装箱场设备能力计算原理。第三章换装站,了解换装站分类、作业及设备,以及换装站布置图。第四章工业站、港湾站,了解路企交接

方式及工业站、港湾站设置方案及布置图。第六章轮渡站,了解轮渡站的作业、设备及布置图。


  第七篇铁路枢纽,第一章铁路枢纽总布置图,了解铁路枢纽总布置图影响因素和铁路枢纽布置图形;第二章铁路枢纽内主要设备配置,了解铁路枢纽内编组站、客运站和客车整备所

、货运站和货场、机务和车辆设备的典型配置方案。第三章铁路枢纽内主要线路配置,了解枢纽引入线、联络线和迂回线、枢纽环线和直径线、枢纽进出站线路疏解的概念及布置原理;

第四章铁路枢纽总体规划,了解铁路枢纽规划与路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配合、与自然条件的配合原理;第五章铁路枢纽通过能力,了解铁路枢纽通过能力的基本概念、铁路枢纽通过能

力计算方法原理;第六章车站及枢纽设计方案比选,了解方案比选的一般原则。


  方向二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测试大纲如下:


  1.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概况。了解世界范围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最近进展,重点掌握不同类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技术经济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中的作用与地

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社会经济属性。


  2.城市轨道交通的构成。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构成,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各子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中的作用。


  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客流预测。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不同发展阶段对客流预测的要求,重点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基本思路、主要指标及其内涵,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

误差概念、误差形成机理及其降低方法。


  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法。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程序以及线网规划、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的形成、评价指标与推荐方案的论证方法。


  5.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计划及其编制方法。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计划体系,重点掌握列车运行图的主要指标、运行计划编制及评价方法,掌握乘务计划、动车组周转计划的主要指标

及其编制方法。


  6.城市轨道交通能力计算及其加强措施。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能力概念,重点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能力构成及计算方法、列车能力及其计算方法,掌握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力的

主要技术与组织措施。


  7.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枢纽工作。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主要类型、换乘站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与适用性,重点掌握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换乘客流流线设计与客流

组织方法、枢纽服务水平评价方法,掌握大客流条件下车站管理的方法。


  8.城市轨道交通的票制票价与补贴。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票制票价概念,重点掌握不同类型票制票价的适用性、城市轨道交通补贴机理与基本类型。


  9.城市轨道交通辅助线及其设计方法。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辅助线种类及其主要作用,重点掌握相关标准与规范对辅助线设计的要求。


  1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实施性分析。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联络线的类型与功能,重点掌握相关设计规范对车辆段规划、联络线设计的要求。


  二十五、04107城市交通综合测试


  涵盖交通规划和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两方面内容。交通规划范围:


  1.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交通规划、出行、出行链;


  2.交通调查。掌握数据统计、取样方法、数据收集方法及最新调查技术;


  3.交通与土地利用。了解汉森、劳瑞、统计回归模型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交通网络布局与设计。理解并掌握网络布局理论与评价方法;


  5.交通发生与吸引。掌握原单位模型,类型发生模型,模型参数稳定性及其校正等;


  6.交通分布。理解概念和模型,掌握增长系数法模型及重力模型法及参数标定;


  7.交通方式划分。掌握最大效用理论、交通方式划分模型,Logit模型;


  8.交通流分配。掌握概念和内涵,理解Wardrop第一、第二原理,非平衡模型和平衡模型。分配结果服务水平评价指标;


  9.常用的交通规划软件。掌握常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交通管理与控制范围:


  1.基本概念,理解管理与控制的概念,新技术和新方法;


  2.道路交通管理概论。了解行车、行人、单向交通、停车需求管理;


  3.路口与路段交通管理。掌握路口管理原则和方式、渠化、提高通行能力对策;


  4.道路交通控制基础理论。了解交通流理论、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交通仿真技术等;


  5.单点交叉口的信号控制。掌握信号控制概念、类型,定时控制、感应控制原理和方法,配时方案设计;


  6.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掌握协调控制基本方法、智能协调方法;


  7.区域交通信号控制。掌握区域控制概念,定时式、自适应式联机操作信号控制;


  8.高速干道交通控制。了解高速干道交通特性,匝道控制、干道控制基本方法。


  9.城市智能交通管理与控制。了解路线导行、交通信息服务等系统功能。


  二十六、04115运输与物流综合测试


  运输与物流综合测试包括方向一和方向二,答题时仅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作答。方向一为“物流综合测试”,方向二为“民航运输综合测试”。


  方向一物流综合测试大纲如下:


  1.物流服务运作管理概述。物流服务的内涵与特性;物流服务的要素,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军事物流、物流信息的概念;物流服务的发展趋势;

物流企业的概念和特点;物流企业的类型;物流企业等级评估指标;物流运作的内涵;物流运作系统的构成及特征;物流管理、物流运作管理的内涵;物流运作管理的内容和目标;物流

运作管理的要求;快速响应、有效客户响应、精益物流、敏捷物流、应急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智能物流的概念,应急物流的特点,智能物流的主要支撑技术。


  2.物流服务模式。自营物流的概念;自营物流的优点和缺点;企业选择自营物流的条件;第三方物流的概念;第三方物流的主要特征;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的优缺点;第三

方物流的服务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模式;第三方物流的组织结构;第四方物流的概念;第四方物流的主要特征;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模式;第四方物流的组织形式;物流联盟

的概念;物流联盟的基本特征;物流联盟的组建模式;物流联盟的组织结构;物流服务模式选择需考虑的因素;物流服务模式选择的Ballow二维决策方法。


  3.物流服务网络。物流服务网络的概念;物流服务网络的基本特征;物流服务网络的构成要素,物流节点的概念、功能与分类,铁路货运站、铁路货场、公路货运场站、港口、航空

港、仓库、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概念,物流线路的概念与种类;基于物流核心节点层次与物流流向的物流服务网络结构类型;基于网络节点空间关系的物流服务网络结构类

型;构建物流服务网络的原则;物流服务网络构建的步骤。


  4.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服务方案的概念;物流服务方案的特点;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的基本程序;物流服务需求调研的概念;物流市场需求的总体特征;物流服务需求调研的原则;

物流服务需求调研的程序;客户物流服务需求调研的内容;物流服务需求调研的方法;物流服务需求分析的内容;物流服务需求分析的方法;物流服务需求预测的方法;物流服务方案设

计的基本原则;物流项目建议书的内容;物流服务方案的内容设计;物流服务费用和税金测算的基本程序;物流服务费用的测算方法。


  5.物流服务合同。物流服务合同的概念;物流服务合同的法律特征;物流服务合同法律关系的内容,物流服务合同的条款;物流服务合同主体间的主要法律关系;物流服务招标的基

本形式;物流服务投标的工作流程;物流服务项目投标书的内容;招标文件研析的内容;订立物流服务合同时应注意的问题;物流企业实施物流服务方案的工作;违反物流服务合同的情

况及其处理;物流服务项目商务事故及其处理。


  6.运输运作管理。运输的概念与特点;运输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各种货物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多式联运的概念与特征;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运输方式选择

的综合评价法;铁路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的发送作业程序;铁路货物到达作业流程;公路零担货运业务的主要流程;班轮运输业务流程;班机货运业务流程;集装箱国际多式联运的

业务流程;快递的概念与特征;快递的业务流程;运输管理的原理与原则;运输合理化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不合理运输的主要形式;运输合理化的措施。


  7.仓储运作管理。仓储的概念与功能;仓储模式的种类及其特点和适用条件;仓储作业流程;储位管理原则;货品分区分类管理方法;储存策略;储位指派;货品编码;仓储作业考

核指标;仓储合理化的标志;仓储合理化的措施;库存的作用与弊端;库存管理策略,VMI,JMI,CPFR;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经济订货周期模型;数量折扣模型;物料需求计划(MRP);

制造资源计划(MRP II);企业资源计划(ERP)。


  8.装卸搬运运作管理。装卸、搬运、装卸搬运的概念;装卸搬运的特点;装卸搬运在物流中的地位;装卸搬运作业流程;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标志;装卸搬运合理化的原则;装卸搬运

的合理化运作。


  9.配送运作管理。配送的含义;配送的作用;配送模式及其选择;配送作业的基本流程;配送作业考核指标;配送计划的制定;车辆积载的原则;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不合理配

送的表现形式;配送合理化的措施;配送的发展趋势。


  10.包装与流通加工运作管理。包装的概念与功能;包装材料与容器;常用包装技术;包装标准化;包装逆向物流;物流包装方案设计流程;包装合理化;流通加工的概念与作用;流

通加工的形式;流通加工合理化。


  11.物流金融服务运作管理。物流金融的概念和要素;物流金融的作用;存货融资类业务模式与运作流程;贸易融资类业务模式和运作流程;综合融资类业务模式和运作流程;物流金

融业务风险及其控制。


  12.物流质量管理。物流质量的涵义;物流质量管理的涵义及特征;物流质量管理的内容;物流质量管理的原则;物流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PDCA循环工作方法;6σ管理法;几种常

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实施物流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物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作;物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物流标准化的意义

及作用;物流标准的种类。


  参考书目:


  郎茂祥,张晓东.物流服务运作管理.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


  方向二民航运输综合测试大纲如下:


  1.民用航空基本概念及发展包括:航空与航天的区别、航空业的基本组成、民用航空的定义及组成、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的内容及特点、民用航空系统的组成、世界和中国民航及航

空器的发展、主要国际航空法、国际民航组织及其职责等。


  2.空中交通管理包括:空中交通管理(ATM)的组成、空中交通服务的目标、程序管制与雷达管制、目视飞行规则与仪表飞行、起落航线、机场进近与区域管制、一次雷达(PSR)与

二次雷达(SSR)、飞行高度层的配备原则、空域及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3机场规划与设计包括:机场的功能分区及基本组成、机场飞行区等级划分、机场跑道编号方法、机场灯光系统及其基本原理、陆侧交通系统,机场系统规划、机场总体规划。


  4.机场运行管理包括:机场运行控制中心、机坪运行管理、应急救援


  5.航空公司运行管理包括:航空公司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运行计划、运行管理、签派放行


  6.民航客货运输包括:民航客货运输价格构成与制定、民航旅客运送的业务流程、民航货运的业务内容和工作流程


  二十七、05110土力学


  1、土的组成、性质和工程分类:土的矿物成分;土中水的种类和性质;土的结构性;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物理状态指标;土的压实性。


  2、土的渗透性和渗流:渗透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达西渗流定律;渗透系数测定方法;渗透力;流砂和管涌;渗透破坏的防治措施。


  3、土体中的应力计算:土中应力计算的基本假定;自重应力的计算;基底压力的计算方法;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作用下土中应力计算;有效应力原理及其应用。


  4、土的压缩与固结:土体压缩特性、表征指标及试验方法;应力历史对压缩性的影响;地基沉降计算方法;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及其应用。


  5、土的抗剪强度:库仑定律;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摩尔-库仑强度理论;土中一点的极限平衡状态;土中应力状态的判别;直剪和三轴剪切试验;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


  6、土压力计算:土压力的概念、不同土压力发生的条件和相互关系;静止土压力计算;朗肯、库仑土压力理论的计算方法。


  7、地基承载力:浅基础地基破坏的方式;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的概念及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参考书目:


  《土力学原理》(第2版).赵成刚,白冰,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二十八、0511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1、理解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及其发展状况,掌握混凝土与钢筋共同工作的基础。


  2、掌握混凝土及钢筋材料的破坏机理、各项物理、力学性能;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等。


  3、掌握工程结构的功能要求和设计目的;极限状态的概念与分类;结构可靠性与可靠度的相关概念;材料强度与荷载的各类代表值及组合值。


  4、掌握适筋梁正截面工作时截面应力应变状态、各工作阶段的破坏特征及配筋率对破坏特征的影响;掌握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与截面构造要求。


  5、掌握受弯构件斜裂缝的形成和类型;斜截面的破坏形态;影响斜截面抗剪性能的因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材料抵抗弯矩图、纵向钢筋弯起和截断等构造要求。


  6、掌握轴心及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过程、破坏特征及计算方法;偏心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矩形截面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配筋计算;Nu-Mu的相关曲线;螺旋箍筋柱的计算和构造;

偏心受力构件斜截面的承载力计算。


  7、掌握受扭构件的受力机理及破坏特征。弯剪扭构件按《规范》规定的计算方法及配筋计算步骤。截面限制条件及构造配筋界限的意义及构造要求。


  8、掌握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及耐久性设计。9、掌握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预应力施加方法、材料要求及张拉控制应力;掌握预应力损失及减少各项预应力损失的措施;

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


  参考书目:


  [1]《混凝土结构(上册)》.叶列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吕晓寅主编,刘林、贾英杰、袁泉、卢文良副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次印刷。


  二十九、06112自动控制原理


  考试范围:


  1、基本概念:要求掌握的内容:


  (1)自动控制的概念;


  (2)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特点;


  (3)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4)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指标。


  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要求掌握的内容:


  (1)一般微分方程建模过程;


  (2)基本的拉氏变换与拉氏反变换方法,并会列写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


  (3)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4)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表示及其等效变换;


  (5)会用梅森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


  (6)开环传函,闭环传函的定义。


  3、时域分析:要求掌握的内容:


  (1)典型一阶、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性能指标的计算;


  (2)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


  (3)系统稳定性与闭环特征方程的关系,会用Routh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


  (4)系统稳态误差的定义,稳态误差系数、稳态误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根轨迹法:要求掌握的内容:


  (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2)根轨迹的一般绘制规则,并会绘制根轨迹;


  (3)理解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


  5、频域分析:要求掌握的内容:


  (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能够绘制典型环节的Bode图,开环系统的Bode图;


  (3)能给出最小相位系统开环Bode图,会列写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4)Nyquist图的绘制及Nyquist稳定判据;


  (5)控制系统的相角裕度与幅值裕度的概念及其求取方法;


  (6)时域、频域系统性能指标及其相互定性关系。


  6、控制系统的校正与综合:要求掌握的内容:


  (1)掌握基本的校正方式;


  (2)正确理解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及其适用规律;


  (3)掌握串联校正的设计及计算。


  参考书目:


  《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作者:王建辉,顾树生。


  三十、07106电气工程综合


  包含电机学、电力电子学、高电压工程、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


  《电机学》


  1.直流电机


  (1)直流电机的结构


  (2)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电枢绕组的构成、励磁方式、磁场分布、电枢反应的基本概念


  (3)电枢感应电势和电磁转矩的计算


  (4)直流电机的电压、功率和转矩平衡方程,电磁功率的概念


  (5)他励(并励)和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6)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


  2.变压器


  (1)变压器的结构和分类


  (2)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空载和负载运行时的电磁关系、绕组折算的基本概念


  (3)变压器的基本方程、等效电路、相量图和参数测定


  (4)变压器稳态运行时的外特性和效率特性


  (5)变压器并联运行基本概念,三相变压器的电路和磁路系统、联结组别的判定和验证方法


  3.交流电机的共同理论


  (1)交流绕组的构成


  (2)交流绕组感应电势的概念和计算


  (3)单相交流绕组的脉振磁势、短距系数和分布系数的概念和计算


  (4)三相交流绕组的基波旋转磁势和高次谐波磁势的概念和计算


  4.感应电机


  (1)三相感应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感应电机的三种运行状态与转差率


  (3)三相感应电动机运行的电磁过程、电压、功率和转矩方程


  (4)三相感应电动机绕组折算和频率折算、等效电路、相量图、参数测定


  (5)三相感应电动机工作特性与转矩转差率特性(机械特性)


  (6)三相感应电动机的调速


  5.同步电机


  (1)同步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分类


  (2)同步发电机的电压和功率方程、矢量图、功角关系


  (3)同步发电机的功角特性、静态稳定性、有功和无功功率的调节


  《电力电子学》


  1.电力电子器件


  (1)电力电子器件的基本特点,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要损耗以及开关器件的开关过程损耗(Switching loss)和通态损耗(On-state loss)的基本计算方法;


  (2)二极管的分类及特点,反向恢复、软恢复等概念,普通二极管和快速二极管的区别;


  (3)晶闸管(SCR)、电力场效应晶体管(电力MOSFET)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常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主要参数的含义;


  (4)电路中dv/dt、di/dt参数对晶闸管器件的影响,晶闸管额定电流的计算方法;


  (5)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技术、缓冲吸收技术和串、并联技术。


  2.DC/DC变换电路


  (1)Buck、Boost、Buck-boost和Cuk四种电路的工作原理(Operation principle)和特点;


  (2)Buck、Boost、Buck-boost三种电路的输入输出电流电压关系(连续工况),以及开关器件、二极管、电感和滤波电容的选择计算;


  (3)Forward、Fly-back、Push-pull、Full bridge和Half bridge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电路开关器件选择、隔离变压器的磁通复位;


  (4)理解软开关的基本概念;


  (5)滤波电感和电容的参数计算和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3.DC/AC变换电路(无源逆变电路)


  (1)无源逆变电路的分类,电压型逆变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


  (2)SPWM的相关概念、术语和基本原理;


  (3)DC-AC Converter输出方波和输出SPWM波时,各自的优缺点;


  (4)AC/DC变换电路(包括二极管整流电路、相控整流电路、有源逆变电路和PWM整流器)工作原理和波形分析方法;


  (5)电容滤波的二极管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交流侧电流波形及电流波形改善方法,减小合闸冲击(Inrush)电流的方法。


  (6)交流侧电抗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7)电压型PWM整流电路的电路、工作原理和特点(AC侧电流,DC侧电压),AC侧电感的作用;AC侧基波电压电流相量图和相量方程;


  (8)电压型PWM整流器在无功补偿和谐波抑制等方面的应用;


  (9)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10)单相、三相晶闸管有源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实现有源逆变的条件,理解逆变失败的含义及造成逆变失败的原因,逆变失败带来的后果和预防逆变失败的措施。


  4.AC/AC变换电路(包括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1)交流—交流电力控制电路的分类及特点;


  (2)单相电路On-off控制,phase-angle控制电路,输出电压、电流有效值和功率因数的计算,两种控制方式特点的比较;


  (3)交-交变频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理解其特点。


  《高电压工程》


  1.气体的绝缘强度


  (1)持续电压作用下均匀电场气体放电理论


  (2)不均匀电场中的气体放电特性


  (3)冲击电压下的气体放电特性


  (4)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电压的影响


  (5)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措施


  (6)沿面放电和干闪、湿闪与污闪放电


  2.固体和液体介质的击穿


  (1)电介质的极化、电导和损耗


  (2)液体和固体介质的击穿机制


  (3)提高液体和固体介质击穿电压的措施


  (4)局部放电的概念和改善措施


  (5)多层绝缘的电场分布


  3.电气设备的绝缘预防性试验


  (1)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测量与泄漏电流测量


  (2)介质损耗角正切值tgδ测量


  (3)局部放电测量


  (4)绝缘油试验等非破坏性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5)破坏性试验的主要试验设备


  (6)交流和直流高电压的测量方法


  4.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


  (1)单根无损导线中行波动方程及其解


  (2)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3)行波通过串联电感和并联电容时的分析方法


  (4)行波在多导线系统中的传输


  (5)变压器绕组波过程的基本概念


  5.雷电、防雷设备及防雷措施


  (1)雷电放电过程和雷电参数


  (2)避雷针(线)和避雷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保护特性


  (3)防雷接地


  (4)发变电所进线保护段的防雷措施


  (5)变压器与旋转电机防雷措施


  6.内部过电压


  (1)工频电压升高


  (2)谐振过电压


  (3)切、合空载线路过电压


  (4)切空载变压器过电压


  (5)间歇电弧接地过电压产生的机理和限制措施


  7.电力系统的绝缘配合


  (1)绝缘配合的基本概念


  (2)绝缘配合的基本原则


  (3)绝缘配合的基本方法


  《电力系统分析》


  1.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电力系统的组成、常见的电压等级、运行特点及基本要求


  (2)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的确定


  (3)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及特点


  (4)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理解


  2.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1)同步发电机稳态、暂态等值电路及参数的特点及异同


  (2)变压器等值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实验测定;容量不同的三绕组变压器参数


  (3)线路等值参数的物理意义;导线换位;分裂导线;长线路的集中等值发电机及负荷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


  (4)单相及三相电力系统中标么值基准值的选择及不同基准值下标么值的换算


  (5)多电压等级电力系统中标么值计算时基准电压的选择方法


  (6)电力系统中采用标么值计算的优点


  (7)同步发电机的原始方程及参数特点


  (8)派克变换的基本原理


  3.电力网的潮流计算


  (1)电压降落(损耗、偏移)和功率损耗的基本概念


  (2)高压输电网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传输机理


  (3)潮流计算中功率分点的概念


  (4)节点导纳矩阵的特点、形成和修改;矩阵元素的物理意义


  (5)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节点的分类


  (6)复杂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牛拉法和PQ分解法


  4.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1)无功平衡与电压水平的关系


  (2)电力系统中各类无功源的特点


  (3)电力系统中无功平衡的原则


  (4)电压中枢点及中枢点调压方式


  (5)各种类型的电压调整措施、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6)变压器分接头的选择


  5.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1)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节点的分类


  (2)有功功率平衡与频率的关系


  (3)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的过程及特点


  (4)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


  (5)面向系统调频时,各类电厂的特点


  (6)主调频电厂选择的原则


  6.短路计算的基本知识


  (1)无穷大电源经阻抗三相短路的暂态物理过程,短路电流的周期分量和非周期分量


  (2)冲击电流、短路电流的最大有效值、短路功率


  (3)转移电抗


  7.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电路


  (1)对称分量法的理解


  (2)发电机的正序、负序和零序阻抗


  (3)线路的正序、负序和零序阻抗


  (4)电力系统各序网络的制定方法


  8.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


  (1)各类不对称故障的边界条件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


  (3)各类不对称故障的复合序网


  (4)正序等效定则


  (5)各类不对称故障时各序电压的空间分布规律


  9.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1)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分类及涵义。


  (2)发电机的电磁功率特性。


  (3)发电机转子运动方程


  (4)惯性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5)功角稳定、静态稳定、暂态稳定、电压稳定、频率稳定的基本概念


  10.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


  (1)理解利用小扰动法分析简单电力系统静态稳定


  (2)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分析的物理过程


  (3)单机无穷大系统静态稳定性判据


  (4)静态稳定储备系数的定义及简单计算


  (5)提高静态稳定性的措施


  11.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1)理解简单电力系统暂态稳定的定性分析


  (2)掌握简单电力系统的等面积法则


  (3)极限切除角的定义及其计算


  (4)提高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措施。


  《自动控制原理》


  1.基本概念


  (1)自动控制的概念;


  (2)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基本构成;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结构特点;


  (3)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


  (1)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解析法求解系统传递函数;


  (2)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表示及其化简;


  (3)开环传函,闭环传函的定义。


  3.控制系统时域分析


  (1)典型一阶、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分析;性能指标的计算[一阶系统、典型二阶系统欠阻尼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2)闭环主导极点的概念,用途,等效方法;


  (3)系统稳定性定义,稳定的条件;Routh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


  (4)系统稳态误差的定义;稳态误差系数、稳态误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5)PID控制的基本概念,微分、积分控制器的作用。


  4.复频域分析(根轨迹法)


  (1)掌握1800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并绘制根轨迹;


  (2)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稳态、动态性能和稳定性。


  5.频域分析


  (1)典型环节的Bode图,开环系统的Bode图;


  (2)最小相位系统开环Bode图,列写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3)Nyquist图的绘制;Nyquist稳定判据;


  (4)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相角裕度与幅值裕度的概念;


  (5)时域、频域系统性能指标及其相互定量、定性关系。


  6.控制系统的综合


  (1)校正的基本方式;


  (2)超前校正、滞后校正的设计及计算。


  7.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1)离散系统数学模型的求取方法


  (2)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3)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


  三十一、10102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引论。


  (1)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


  (2)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3)操作系统的基本特性;


  (4)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5)OS结构设计。


  2、进程的描述与控制。


  (1)前趋图和程序执行;


  (2)进程的描述;


  (3)进程控制;


  (4)进程同步;


  (5)经典进程的同步问题;


  (6)进程通信;


  (7)线程(Threads)的基本概念;


  (8)线程的实现。


  3、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1)处理机调度的层次和调度算法的目标;


  (2)作业与作业调度;


  (3)进程调度;


  (4)实时调度;


  (5)死锁概述;


  (6)预防死锁;


  (7)避免死锁;


  (8)死锁的检测与解除。


  4、存储器管理。


  (1)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2)程序的装入和链接;


  (3)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4)对换(Swapping);


  (5)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6)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5、虚拟存储器。


  (1)虚拟存储器概述;


  (2)请求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3)页面置换算法;


  (4)“抖动”与工作集;


  (5)请求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6、输入输出系统。


  (1)I/O系统的功能、模型和接口;


  (2)I/O设备和设备控制器;


  (3)中断机构和中断处理程序;


  (4)设备驱动程序;


  (5)与设备无关的I/O软件;


  (6)用户层的I/O软件;


  (7)缓冲区管理;


  (8)磁盘存储器的性能和调度。


  7、文件管理。


  (1)文件和文件系统;


  (2)文件的逻辑结构;


  (3)文件目录;


  (4)文件共享;


  (5)文件保护。


  8、磁盘存储器的管理。


  (1)外存的组织方式;


  (2)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3)提高磁盘I/O速度的途径;


  (4)提高磁盘可靠性的技术;


  (5)数据一致性控制。


  9、操作系统接口。


  (1)用户接口;


  (2)Shell命令语言;


  (3)联机命令接口的实现;


  (4)系统调用的概念和类型;


  (5)UNIX系统调用;


  (6)系统调用的实现。


  参考书目:《计算机操作系统(第四版)》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汤子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三十二、11101建筑综合知识


  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城市设计理论。掌握一般民用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规范及标准。熟悉一般民用建筑的房屋构造,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熟悉建筑重

点部位的构造节点、构造措施和材料做法。了解城市设计的目标、任务及主要方法,了解城市设计相关理论及技术手段。


  三十三、11104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与建筑历史、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工程学、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法规、风景园林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生态学、乡镇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等基本概念、原理,应用以上概念、原理,解决和分析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十四、11105快题设计及专业设计论述


  考试时间为3小时,考试工具由考生自备:不指定考试范围。


  三十五、12104英语笔译专业复试


  实用题材英汉互译。主要考察翻译基础知识、英语口语和口译等。


  三十六、12105新闻与传播专硕复试


  考查考生学习本专业的综合素质,参考初试笔试考察的相关考试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学习本专业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以及自身对于业界实践和学习规划的把握能力:含英语口语测

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十七、19101离散数学结构


  1、数理逻辑


  1)命题、联结词、命题公式、谓词、量词、谓词公式等概念。


  2)等价公式、重言式、蕴含式、等值演算,合取范式、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及主析取范式、命题推理理论。


  3)谓词演算公式的前束范式,谓词演算公式真值的求解方法,谓词推理理论。


  2、集合论


  1)集合运算和集合等式证明。


  2)关系的定义,表示和性质,等价关系与划分,偏序关系,哈斯图与极值。


  3)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函数复合运算与逆函数。


  3、代数系统


  1)半群,独异点,群,子群,交换群,循环群,置换群,陪集的定义和性质。


  2)环,整环,无零因子环的定义和性质,费尔马小定理,RSA加密算法,同态加密算法等。


  3)格、子格、分配格和有补格的定义、基本性质以及判定。


  4、图论


  1)有向图、无向图、通路、回路的定义和性质。


  2)握手定理及推论,图的矩阵表示及应用。


  3)欧拉图、哈密顿图、树和平面图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条件。



相关阅读

预约
报名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咨询
QQ群
(1)群
(2)群
(3)群
(4)群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1302105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