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晟考研-以研促教,研精毕智,厚德载晟!
24小时报名热线
13021053105

2025年江南大学自命题科目849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含实验)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作者:研晟考研
2024-11-01 10:42:35
193
来源:江南大学研招网官网
收藏

研晟考研,专注清华北大等985/211名校考研辅导,拥有完善的服务团队,专属定制化的考研备考规划,力争实现每位学子的考研梦、名校梦。

  一、主要考核内容


  (一)高分子化学部分


  考试的总体要求:考生要掌握高分子化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熟悉常见高聚物的结构和名称,理解高分子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了解常见高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对典型的聚合反应

(如连锁聚合反应和逐步聚合反应)的机理要求基本掌握;能够熟练书写一般高聚物的结构式和聚合反应式,能够根据聚合反应原理和必要的数学知识进行基本计算;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对于工业

生产和科研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并具备解决一般高分子材料工程问题的能力。对高分子化学的前沿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具体考试内容:


  1.高聚物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聚合物、单体、重复单元、结构单元、聚合度、分子量及其分布、链结构、聚集态结构、玻璃化温度、热塑性聚合物、热固性聚合物,聚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逐步聚合:线型缩聚反应机理及动力学;线型缩聚物的聚合度及影响因素与控制方法;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体型缩聚与单体官能度:无规预聚物和结构预聚物;凝胶化作用,掌握凝胶点的计算方法;

几种重要的缩聚物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及用途。


  3.自由基聚合:单体和引发剂;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机理及特征:聚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链转移反应、分子量及其控制;分子量分布;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阻聚剂和阻聚作用;聚合热力学;常见的“活性”

自由基聚合类型。


  4.自由基共聚合: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竞聚率及其影响因素;竞聚率;二元共聚物组成方程、组成曲线;共聚物组成及与转化率的关系;掌握典型的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与竞聚率之间的关系。


  5.聚合方法:四大类聚合实施方法(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的特点;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本体聚合的特点;悬浮聚合的分散剂及分散作用;乳液聚合体系的基本组份及其各自

作用;乳液聚合机理及聚合动力学。


  6.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的单体,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阳离子聚合的机理及动力学,影响阳离子聚合的因素;阴离子聚合的单体,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聚合物分子量计算;


  7.配位聚合:配位聚合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剂的种类及作用;聚合物的立构规整度;Ziegler-Natta引发剂的组成、性质和反应;丙烯的配位聚合。


  8.开环聚合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三元环醚的阴离子开环聚合;环醚的阳离子开环聚合;三氧六环的阳离子开环聚合;己内酰胺的阴离子开环聚合。


  9.聚合物的化学反应:聚合物的基团反应特征;纤维素,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聚氯乙烯及大分子苯环上的反应;聚合物的降解与老化;功能高分子材料概念。


  10.实验:掌握四大类聚合(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的实验方法,通过实例,设计各种聚合方法的典型配方、绘制实验装置、描述操作方法。


  (二)高分子物理部分


  考试的总体要求:掌握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分子运动方式与其物理、机械性质和性能的相互关系,能够识别和判断影响高分子材料性能的各种因素,并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提出改善高

分子材料性能的方法;熟悉高分子的化学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等的常用分析方法及原理,能够选择合理的表征手段分析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具体考试内容:


  1.高分子的链结构:高分子链的构型和构象;等效自由结合链:影响链柔顺性的结构因素。


  2.高分子的溶液性质:高分子溶解选择溶剂的基本原则;0条件、Huggins参数、第二维利系数、过量化学位、排斥体积的概念;高分子稀溶液与理想溶液的热力学性质差别:黏度法、GPC测定聚合物分

子量的实验方法及原理。


  3.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高分子多组分体系的范畴;高分子热力学相容性和机械相容性的概念;高分子相容性的表征方法;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


  4.聚合物的非晶态:非晶态聚合物的力学状态、热转变及相应的分子运动机制;常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量方法;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的结构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黏流温度的结构因素和环境因素;聚

合物熔体的黏度及影响因素;取向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5.聚合物的结晶态:球晶和黑十字消光现象;聚合物的晶态结构模型;影响聚合物结晶能力和结晶速度的因素;影响聚合物熔点和熔限的因素;结晶度对聚合物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6.聚合物的屈服与断裂:结晶态和玻璃态聚合物的应力-应变曲线;聚合物断裂的分子理论;影响聚合物强度的各个因素,对实际生产生活中遇到的聚合物强度变化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聚合物增

韧的多重银纹机理。


  7.聚合物的高弹性与黏弹性:熵弹性、黏弹性、蠕变、应力松弛、滞后现象、力学损耗、储能模量、损耗模量的概念;聚合物黏弹性的Maxwel1、Kelvin和四元件力学模型;聚合物交联的仿射网络模

型;时温等效原理。


  二、主要参考范围


  (以下书籍仅供参考)


  1、潘祖仁主编《高分子化学》,第5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5月


  2、潘才元主编《高分子化学》,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


  3、何曼君,张红东,陈维孝,董西侠编,《高分子物理》(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4、华幼卿,金日光编,《高分子物理》(第四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相关阅读

预约
报名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咨询
QQ群
(1)群
(2)群
(3)群
(4)群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1302105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