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晟考研-以研促教,研精毕智,厚德载晟!
24小时报名热线
13021053105

2025年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自命题科目787药学综合(自命题)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作者:研晟考研
2024-11-12 13:02:03
435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收藏

研晟考研,专注清华北大等985/211名校考研辅导,拥有完善的服务团队,专属定制化的考研备考规划,力争实现每位学子的考研梦、名校梦。

  考试科目代码:[787]    考试科目名称:药学综合(自命题)


  考试内容及要点


  有机化学


  1、绪论


  考试内容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价键理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表示方法;有机酸碱理论;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考试要求


  (1)掌握有机物与有机化学的概念和结构理论,碳原子的杂化理论,共价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类型。


  (2)熟悉有机酸碱理论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3)了解有机化合物立体结构的分离和表示方法,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


  2、烷烃


  考试内容


  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烷烃的命名方法;烷烃的结构与构象;烷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反应;烷烃的光谱性质和结构鉴定。


  考试要求


  (1)掌握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结构特征和化学反应,烷烃卤代反应的反应机理。


  (2)熟悉烷烃的构象和立体化学,烷烃的物理性质。


  (3)了解烷烃的来源、制备和用途。


  3、烯烃


  考试内容


  烯烃的结构和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烯烃的化学反应;烯烃的制备;烯烃的结构鉴定。


  考试要求


  (1)掌握烯烃的结构和命名,顺反异构,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及反应机理,马氏规则及理论解释,烯烃的制备方法。


  (2)熟悉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3)了解烯烃的结构鉴定。


  4、炔烃和二烯烃


  考试内容


  炔烃的结构和命名;炔烃的化学反应;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炔烃的制备;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共轭二烯烃的结构和特征反应;二烯烃的共轭效应。


  考试要求


  (1)掌握炔烃的结构和命名,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二烯烃的结构和命名,二烯烃的结构特征、电子离域和共轭效应及对体系化学性质的影响,二烯烃特征反应及机理。


  (2)熟悉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炔烃的制备;二烯烃的聚合反应。


  5、脂环烃


  考试内容


  脂环烃的分类;脂环烃的命名;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化学反应;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构象。


  考试要求


  (1)掌握脂肪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的化学反应和机理,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环己烷及其衍生物的结构特征和优势构象,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异构。


  (2)熟悉常见脂环烃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


  (3)了解影响脂环烃物理性质和结构的因素,来源和制备。


  6、立体化学基础


  考试内容


  异构体、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対映异构体和非対映异构体;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旋光异构在研究反应机制中的作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手性、手性分子、非手性分子、手性碳、对称面、对称中心、非対映异构体、内消旋和外消旋的各自含义及相互关系,光学活性的表示方法,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立体选择反应和立体专一性的基本概念。


  (2)熟悉左旋、右旋、旋光度、比旋光度的含义和表示符合,Fischer投影式,获得单一光学异构体的方法。


  7、芳香烃


  考试内容


  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苯的结构特征;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苯及其同系物的化学反应及机理;多环芳香烃和非芳香烃。


  考试要求


  (1)掌握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苯的结构特征,苯的亲电取代反应和反应机理,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理论解释,苯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及反应机理,苯侧链的反应。


  (2)熟悉萘等芳香烃的结构特征、亲电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休克尔规则及其应用。


  (3)了解苯及其同系物的物理性质,萘、蒽、菲的结构性质。


  8、卤代烃


  考试内容


  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消除反应、与金属反应等化学反应;亲核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机制;不饱和卤代烃和芳香卤代烃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卤代烃的制备。


  考试要求


  (1)掌握卤代烃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英文名称,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反应机制及影响因素,碳正离子重排,消除反应及反应机制,消除与取代的竞争,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2)熟悉卤代烃的制备,各类卤代烃的取代活性,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不饱和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卤代烃的制备。


  9、醇、酚和醚


  考试内容


  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醇的物理性质、光谱特征、化学性质;酚的理化性质、光谱特征、化学性质;醚的物理性质、光谱特征、化学性质;邻二醇的特性;醇、酚的制备;环氧化合物的

化学性质和开环加成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醇的分类和命名、醇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邻二醇类化合物的特性;掌握酚的分类和命名、酚羟基的反应、酚芳环的反应及反应机理;醚的结构和命名;醚的化学反应及机理、环氧乙烷的化学性质和开环加成反应。


  (2)熟悉醇、酚、醚的制备,冠醚的结构与应用。


  (3)了解醇、酚、醚的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硫醇、硫醚的理化性质。


  10、醛和酮


  考试内容


  醛和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醛和酮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醛和酮化学性质和制备;ɑ,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醛、酮的结构、命名,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和反应活性,ɑ-活泼氢的反应,醛的氧化反应,羰基的还原反应等,醛、酮的化学反应机理。


  (2)熟悉醛、酮的制备,ɑ,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3)了解醛、酮的理化性质和制备;乙烯酮和卡宾的性质。


  11、羧酸和取代羧酸


  考试内容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化学反应及机理;羧酸的制备,取代羧酸的化学性质。


  考试要求


  (1)掌握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的酸性及影响因素,羧酸的化学反应及机理,取代羧酸的化学性质。


  (2)熟悉羧酸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


  (3)了解羧酸的制备。


  12、羧酸衍生物


  考试内容


  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羧酸衍生物的化学反应及机理;碳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羧酸衍生物的制备。


  考试要求


  (1)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酰基的亲核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及反应活性,羧酸衍生物与金属离子的反应及机理,还原反应,酰胺的反应。


  (2)熟悉羧酸衍生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羧酸衍生物的制备,酰胺的酸碱性。


  (3)了解碳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


  13、碳负离子的反应


  考试内容


  羟醛缩合反应和酯缩合反应及机理;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化及其反应机理;β-二羰基化合物烷基化、酰化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羟醛缩合反应和酯缩合反应及机理,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酰化及其反应机理,迈克尔加成的反应及机理。


  (2)熟悉β-二羰基化合物烷基化、酰化的应用,其他活泼亚甲基化合物的加成缩合反应,运用碳负离子反应进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


  (3)了解乙酰乙酸乙酯、丙二酸二乙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4、有机含氮化合物


  考试内容


  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硝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胺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物理性质及光谱特征,化学反应和制备;碱性和成盐;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的反应和应用;卡宾的结构和制备,卡宾的化学

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硝基化合物的结构、分类和化学性质,硝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及机理,胺的分类和命名,胺的结构和化学性质,重氮盐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2)熟悉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胺类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特征,胺的制备,季胺盐和季胺碱的化学性质,卡宾的制备和应用。


  (3)了解胺类化合物的制备。


  15、杂环化合物


  考试内容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六元杂环类化合物的类型和性质;五元杂环类化合物的类型和性质;杂环类化合物的制备。


  考试要求


  (1)掌握杂环类化合物分类和命名,结构与芳香性的关系,五元杂环和六元杂环的电子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


  (2)熟悉常见的五元杂环类化合物,六元杂环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分析化学


  1、化学分析部分


  考试内容


  (1)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分类


  (2)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有限量测量数据的统计处理


  (3)滴定分析法和滴定方式、标准溶液、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4)滴定分析中的化学平衡


  (5)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6)酸碱指示剂


  (7)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8)酸碱滴定的滴定终点误差


  (9)非水酸碱滴定法基本原理、非水溶液中的酸和碱的滴定、


  (10)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11)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12)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


  (13)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考试要求


  (1)掌握化学分析的分类、了解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超微量分析


  (2)熟练掌握误差的分类;了解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的产生、特点,如何减小或消除


  (3)掌握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误差、偏差的表示方法;掌握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了解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4)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熟练掌握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5)了解滴定分析法及滴定曲线和滴定突跃;掌握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特点;了解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滴定方式;掌握指示剂定义及其选择的原则;了解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6)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及适用性;掌握基准物质和符合基准物质的条件;了解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的概念及表示。


  (7)掌握滴定分析中的计量关系;了解滴定分析的相关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称样量、百分含量)。


  (8)掌握一元和多元弱酸(碱)溶液各型体的分布系数;了解配位平衡体系各型体的分布系数;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的概念及表示(一元弱酸弱碱、二元弱酸弱碱);掌握质量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了解化学平衡系统处理的方法。


  (8)掌握一元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了解多元酸(碱)水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了解两性物质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了解缓冲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熟练掌握共轭酸碱对离解常数的关系及其各种酸碱水溶液质子平衡式的书写。


  (10)掌握指示剂的变色原理;掌握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了解混合指示剂的种类。


  (11)掌握酸碱滴定曲线及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了解滴定突跃范围的概念;了解酸碱的滴定中滴定可行性的判断及指示剂的选择;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滴定;了解多元酸(碱)的滴定及其分步滴定条件的判断;掌握各种类型的酸碱体系

滴定可行性、及指示剂的选择(计量点pH的计算)


  (12)掌握溶剂的分类;掌握溶剂的性质(离解性,酸碱性,和溶剂的极性溶剂的拉平与区分效应);了解溶剂的选择和满足的要求;了解非水滴定的特点及适用性


  (13)掌握碱的滴定中溶剂的选择;掌握碱的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及标定和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方法;了解非水溶液中碱的滴定的应用;掌握酸的滴定中溶剂的选择;掌握酸的滴定中常用的标准溶液及标定和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方法;了解

非水溶液中酸的滴定的应用


  (14)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掌握EDTA配合物的稳定性,EDTA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影响EDTA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酸效应、配位效应;掌握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了解配位滴定曲线的表示及计量点pM的计算;

掌握影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及滴定可行性判断;了解混合离子选择滴定条件;掌握金属指示剂:作用原理与条件,指示剂的封闭、僵化、变质现象及消除;了解常用指示剂-铬黑T铬黑T指示剂的适宜酸度范围、适于滴定及产生封闭的离子;

掌握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和相关计算。


  (15)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影响因素;掌握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条件电极电位的概念与意义;了解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及影响因素;了解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电极

电位的计算;了解利用Nernst方程计算电对的电极电位;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及反应完全的条件;掌握滴定过程中几个特殊点电极电位的计算(a=50%,200%,计量点,滴定突跃);掌握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变色原理、变色

点及指示剂的选择;了解淀粉指示剂的变色及注意事项。


  (16)掌握碘量法、高锰酸钾法、.亚硝酸钠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指示剂、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7)掌握银量法基本原理、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滴定条件及应用范围。


  (18)掌握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的要求;了解沉淀的溶解度及影响因素和过量沉淀剂的作用;掌握沉淀的纯度及影响因素;掌握晶形和非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了解沉淀的溶解度与溶度积的计算;掌握重量挥发法概念及适用性;了解重

量挥发法应用(干燥失重、灰份测定)。


  2、仪器分析部分


  考试内容


  (1)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电位法的基本原理;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


  (2)光谱分析法概论;电磁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光谱分析仪器。


  (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方法。


  (4)荧光分析法;基本原理;定量分析方法;荧光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析新技术。


  (5)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红外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实验方法


  (7)色谱分析法概述;分类和发展;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基本类型色谱方法及其分离机制;色谱法基本理论。


  (8)平面色谱法;分类和原理;薄层色谱法;纸色谱法


  (9)气相色谱法;分类和一般分析流程;固定相和流动相;气相色谱检测器;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定性定量分析。


  (10)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类型和原理;固定相和流动相及其选择;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方法。


  考试要求


  (1)了解电位分析法的概念及分类;掌握电位法的基本原理;电极电位和液接电位的产生;掌握原电池及其表示方法;掌握可逆电池的概念;掌握电池电动势;熟练掌握Nernst方程;掌握参比电极的概念,常用参比电极(甘汞电极、银—

氯化银电极);掌握指示电极的概念;熟练掌握pH玻璃电极的结构、响应机制和性能,掌握其测量原理和方法;掌握酸差和碱差,不对称电位;了解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各项性能——选择性、线性范围、检测下限、电极斜率、响应时间、膜电阻

;掌握直接电位法的测量原理;掌握用标准加入法对其它离子浓度进行测定;了解直接电位法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了解电位滴定法的特点;掌握用图解法和二阶微商内插法确定电位滴定法的终点;了解各种类型的电位滴定法。掌握永停滴定法

的基本原理;了解永停滴定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掌握电磁辐射的性质,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学分析法的分类;了解光谱法与非光谱法,吸收光谱法与发射光谱法;掌握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的特征和区别;光谱分析仪器。


  (3)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有机化合物对光的吸收,产生的几类电子跃迁类型;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带及其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影响吸收带的因素;熟练掌握朗伯—比尔定律、透光率和吸光度的相互转化、摩尔吸光系

数和百分吸光系数的概念及关系、偏离比尔定律的化学因素和光学因素;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部件、分光光度计的类型和光学性能;了解仪器的校正;了解定性方法和纯度检查;掌握单组分定量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等吸收双波长

消去法同时测定多组分;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物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4)掌握分子荧光的产生的基本原理;掌握激发光谱与荧光光谱的区别与关系;熟练掌握分子结构和荧光的关系;了解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掌握荧光定量分析方法、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了解仪器的组成部件。


  (5)掌握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振动能级和振动频率;掌握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振动自由度;熟练掌握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了解影响峰强的因素;了解基频峰和泛频峰的概念,了解基频峰的分布规律;熟练掌握影响峰位

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了解特征区和指纹区、特征峰和相关峰。掌握脂肪烃、芳香烃、醇的主要特征峰;了解酚和醚的主要特征峰;掌握羰基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并能区别醛、酮、羧酸及酯;了解含氮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峰;了解光栅型红外

光谱仪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和主要部件;了解固体试样和液体试样的制备;掌握光谱解析方法,能对具体光谱进行初步解析。


  (6)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定义、产生、发展和特点;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相同与区别;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共振线、谱线轮廓的概念;谱线展宽的主要因素;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了解原子的量子能级和能级图;了解基态原子的产生和激发。;掌握仪器的基本结构;了解仪器的各主要部件——光源、原子化器、检测系统、仪器的类型。掌握测定条件的选择;熟练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熟练掌握

背景吸收及其消除;掌握灵敏度、特征浓度和检测限的概念;掌握定量分析的依据。


  (7)了解色谱法的分类和发展简史、色谱过程和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塔板理论,掌握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度和有效塔板数的计算;熟练掌握速率理论及范第姆特方程式;了解流动相线速度对塔板高度的影响。


  (8)了解平面色谱法按操作方式的分类;掌握平面色谱法的定性参数、相平衡参数、面效参数和分离参数;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了解薄层色谱法的主要类型;掌握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展开溶剂的选择;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实验技

术——制板、点样、展开和显色;熟练掌握边缘效应;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定性和定量;掌握高效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及薄层色谱的应用;掌握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掌握纸色谱法的实验条件


  (9)掌握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一般分析流程;熟练掌握气相色谱图和常用术语;气相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熟练掌握塔板理论,掌握理论塔板数、理论塔板高度和有效塔板数的计算;熟练掌握速率理论及范第姆特方程式;掌握固定相的类型

及要求;了解固定相的选择和填充柱的制备;了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类型;了解检测器的性能指标——灵敏度、检测限、线性范围、基线漂移和响应时间;掌握热导检测器的工作原理;了解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电子捕获检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掌握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样品的预处理。熟练掌握定性、定量依据和方法;掌握绝对校正因子和相对校正因子的表示;熟练掌握内标法和归一化法进行定量计算;了解气相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10)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主要类型和原理;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分类和特点,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了解化学键合相色谱法和反向离子对色谱法;了解其它色谱法。了解化学键合相色谱法的固定相种类、性质和特点;了解化学键合相

流动相的选择和基本要求;掌握分离条件的选择;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掌握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药理学


  1、药效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


  考试内容


  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机制,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考试要求


  (1)掌握药物作用受体机制,构效关系和量效关系。


  (2)熟悉药物作用非受体机制。


  (3)了解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2、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考试内容


  药物的体内过程,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因素,药动学参数及基本计算方法


  考试要求


  (1)掌握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重要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药-时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率。


  (2)熟悉首关消除、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肝肠循环、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的概念和意义。


  (3)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吸收、分布、药物排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


  3、心血管药理部分


  考试内容


  抗高血压药物、抗心绞痛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调节血脂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力衰竭药、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高血压药物的进展。


  (2)熟悉抗心绞痛药、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调节血脂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3)了解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力衰竭药、利尿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4、中枢神经系统药理部分


  考试内容


  解热镇痛药、镇痛药、抗抑郁症药、抗焦虑症药、抗帕金森病药、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解热镇痛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选择性环加氧酶-2抑制剂的特点。


  (2)熟悉抗抑郁症药、抗焦虑症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3)了解抗帕金森病药、治疗老年痴呆症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5、病原微生物药理部分


  考试内容


  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考试要求


  (1)掌握抗菌药物常用的概念、抗菌机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2)熟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3)了解人工合成抗菌药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相关阅读

预约
报名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咨询
QQ群
(1)群
(2)群
(3)群
(4)群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1302105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