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晟考研,专注清华北大等985/211名校考研辅导,拥有完善的服务团队,专属定制化的考研备考规划,力争实现每位学子的考研梦、名校梦。
1.考试性质
813经济学是为我校招收经济学门类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自命题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硕士学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测试将高等学校经
济学门类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定为标准,以保障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能够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813经济学涵盖微观经济理论(初级)和宏观经济理论(初级》等内容。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IIL.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微观经济理论60%
宏观经济理论40%
四、试卷题型结构
计算及简答题10题,共115分
判断分析题2题,共35分
重点考察考生的解题思路及考生对经济学理论或经济现象的判断及其支持这些判断的依据。
V.考查内容
一、需求与效用理论
●消费者偏好
●预算约東
效用与消费者剩余
●需求与弹性
考试内容
消费者偏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偏好的表示方法,包括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预算线的图形表示及其经济意义:效用的定义和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消费者剩余的计算方法及其经济意义。
需求的定义和需求曲线的图形表示;需求弹性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经济意义:不同类型商品的需求弹性分析。
考试要求
掌握消费者偏好的基本概念,理解其特征,能够通过效用函数和无差异曲线表示消费者的偏好:理解预算约束的定义,掌握其数学表达式,能够通过图形表示预算线,并解释其经济意义:掌握效用的定义,理解效用最
大化的条件,能够计算消费者剩余,并解释其经济意义;理解需求的定义,掌握需求曲线的图形表示,掌握需求弹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其经济意义,并且能够分析不同类型商品的需求弹性。
二、生产与成本理论
●生产与供给
生产成本
利润最大化
●生产者剩余
考试内容
生产函数的定义和形式。边际产品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规模经济的概念及其影响: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概念及其在不同生产水平下的变化情况: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变化趋势及其经济意义。利润最大化的
基本理论,包括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条件。生产者剩余的概念。
考试要求
理解生产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实际应用。能够分析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并解释规模经济和不经济现象;能够区分并计算不同类型的成本。理解并应用成本曲线的特性来解决相关问题:理解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条件,并能
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条件:分析企业如何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优化生产和定价策略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理解生产者剩余的计算方法和经济含义,能够运用生产者剩余来分析市场供给变化及其对生产者决策的影响。
三、竞争与垄断理论
完全竟争与效率
垄断、寡头垄断与垄断竞争
●有市场势力(Market power)的定价
博弈论与竞争策略
考试内容
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垄断市场的特征、垄断者如何决定价格和产量,以及垄断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的定义及其对定价的影响: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如纳什均衡、支配策略等:不同市场结构下企业如何制定竞
争策略,包括价格竞争、广告、产品差异化等。
考试要求
掌握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能够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及其经济含义;理解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竟争的基本特征和经济效应,能够比较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果:理解市场势
力如何影响企业定价策略,能够分析企业在具有市场势力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不同策略来最大化利润;理解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博弈论和竟争策略分析实际市场中的竟争行为和策略。
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与市场失灵
●要素市场
●税收、转移支付与收入分配
●信息不对称市场
●外部性与公共物品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考试内容
要素市场的概念,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概念,信息不对称的定义及其在市场中的表现,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外部性的概念,外部性的定义及其对市场的影响,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
部性: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竟争性),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的定义及其理论背景:经济效率的定义,包括帕累托效率和分配效率;均衡的实现,市场如何通过价格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理解市场
失灵情况下的干预措施。
考试要求
掌握要素市场的基本概念和机制,能够分析不同生产要素的市场价格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理解不同税收类型及其经济影响,能够分析转移支付和收入分配政策对社会福利的作用和效果:理解信息不对称的概念及其市场
表现,能够运用理论分析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理解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及其市场影响,能够分析如何通过政策措施应对外部性和公共物品问题:理解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在多个市场中的应用,能够分析经
济效率的实现条件及市场失灵情况下的干预措施。
五、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和支出
货币、银行和信用
●国际经济联系
考试内容
国民收入的基本概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总收入(GNI)和净国民收入(NNI),掌握其计算方法;总支出模型的基本概念,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货币的定义和职能,包括交易
媒介、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和绝对优势理论,及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考试要求
掌握国民收入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能够分析不同支出成分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并运用凯恩斯理论进行相关分析;理解货币的职能和银行体系的基本运作;能够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理解信用的基本
概念及其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理解国际贸易理论及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能够分析国际资本流动、汇率变动及经济全球化对经济的影响。
六、总需求、总供给和经济增长
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
●工资、价格和就业
●经济增长与生产率
考试内容
总需求曲线(AD)的定义及影响因素:总供给曲线(AS)的定义及影响因素: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交点所代表的经济均衡,经济增长的基本概念,包括实际GDP的增长和潜在GDP的变化:主要的经济增长理论,如内生增长
理论和外生增长理论,及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解释.
考试要求
能够解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能够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点及其在经济波动中的作用:理解工资、价格水平和就业的决定机制:能够分析不同类型的失业和菲利普斯曲线的经济含义;
理解经济增长的定义及其测量方法:掌握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应用增长理论分析长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
七、通货膨胀、失业和预算赤字
●通货膨胀和失业
货币、赤字与通货膨胀
●预算赤字与公共债务
考试内容
通货膨胀定义及测量,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失业的定义、类型及测量,失业率的计算方法;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测量,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1、M2等):预算赤字定义及原因,分析预算赤字
的主要原因,如经济衰退、增加公共
考试要求
掌握通货膨胀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其原因;理解不同类型的失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能够分析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及其变动情况:理解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能够分析预算赤字如
何通过货币政策影响通货膨胀:掌握货币贬值对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理解预算赤字的基本概念及其原因:掌握公共债务的定义、管理和可持续性分析,能够分析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对经济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