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晟考研,专注清华北大等985/211名校考研辅导,拥有完善的服务团队,专属定制化的考研备考规划,力争实现每位学子的考研梦、名校梦。
材料与化工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涉及材料的获得、质量的改进、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并与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那么国内材料与化工专业哪所学校好呢?下面研晟考研收集整理了国内材料与化工专业最好的十所大学,一起去看下详细内容吧!
01、院校综合情况
清华大学--985211-北京市--A+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在国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由清华大学与深圳市合作共建的公立研究生教育机构,致力于建设成为服务社会和引领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学科交叉融合的国际创新研究中心,以及产学研合作和国际化办学的典范。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的基础上建立的。2001年创建的深圳研究生院在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贡献;2014年设立的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高水平国际合作办学方面探索了有益的经验,为国际研究生院的创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85211-北京市--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位于首都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为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W3C组织成员。学校创建于1952年,时名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北洋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1959年学校被国家指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8年4月2日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A类名单。
上海交通大学--985211-上海市--A
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简称“上海交大”,位于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为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亚洲校园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学校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1957年经历西迁与分设,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哈尔滨工业大学--985211-哈尔滨市--A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哈工大,校本部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卓越大学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全国高等军工院校课程思政联盟创始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等,设有研究生院、有研究生自主划线资格的高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学校始建于1920年,创办名称是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后历经中俄工业大学校、东省特区工业大学校时期,1928年,学校正式定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985211 -杭州市--A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曾培养出厉绥之、施承志、束星北、李政道等杰出校友。学校前身是创立于1897年的求是书院,1914年停办。1928年于求是书院旧址新建国立浙江大学。1937年举校西迁,在遵义、湄潭等地办学,1946年秋回迁杭州。1952年浙江大学部分系科转入中国科学院和其他高校,主体部分在杭州重组为若干所院校,后分别发展为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同根同源的四校实现合并,组建了新的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985211-西安市--A
西安交通大学(Xi’an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安交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陕西省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理事长单位、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三所开设少年班高校之一。
北京理工大学--985211-北京市--A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全体师生员工正对标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力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85211-合肥市--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重点共建;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中南大学--985211-长沙市--A-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111计划”、“强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自主划线高校、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中国-中亚国家大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本博连读)的五所大学之一。
天津大学--985211-天津市--A-
天津大学(Tianjin University),简称“天大”,坐落于天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试点高校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入选国家“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筑老八校之一,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中国与中欧国家科技创新大学联盟创始成员。
那么,材料与化工的Top10的学校都考什么科目,招生人数这么样呢?继续往下看
学校名称 | 所属学院 | 专业名称 | 专业课考试科目 | 统招人数 |
清华大学 |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 (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 | (301)数学(一) (975)材料物理化学 | 4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 | (302)数学(二) (911)材料综合 | 87 |
物理学院 | ||||
化学学院 | ||||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 ||||
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 | ||||
上海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 | (301)数学(一) (827)材料科学基础 (839)化工基础(含物化) | 100 |
化学化工学院 |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航天学院 | (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 | (301)数学(一) (302)数学(二) (82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828)物理化学 (877)大学物理 | 38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化工与化学学院 | ||||
卓越工程师学院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
浙江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 | (302)数学(二) (836)材料科学基础 (838)化工原理 (827)物理化学(乙)
| 133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 ||||
化学系 | ||||
工程师学院 |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 ||||
西安交通大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 | (302)数学(二) (903)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916)单元操作 | 214 |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 ||||
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 | ||||
物理学院 | ||||
化学学院 | ||||
北京理工大学 | 材料学院 | (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 | (302)数学(二) (839)材料科学基础 (831)化工原理 (829)高分子物理 | 135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
医学技术学院 | ||||
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 ||||
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 |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
(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 |
(302)数学(二) (802)材料科学基础 (940)材料科学基础B (852)无机化学 (802)材料科学基础 (903)物理化学B
| 447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研究所) | ||||
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苏州纳米所) | ||||
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长春应化所) | ||||
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 | ||||
稀土学院(赣江创新院) | ||||
先进技术研究院 | ||||
纳米学院 | ||||
中南大学 | 化学化工学院 | (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 | (302)数学(二) (916)化工原理 (959)材料科学与技术 (970)钢铁冶金原理 (963)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 108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粉末冶金研究院 | ||||
冶金与环境学院 | ||||
轻合金研究院 | ||||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 ||||
天津大学 | 化工学院 | (专业学位) 材料与化工 | (302)数学(二) (826)化工原理 (830)材料加工基础 | 256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解析:
通过对各学校考试科目及招生人数的整理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的历史招生人数是比较多的,报考这些学校的话,成功的胜算可能会相对更大一些;除了这些,考生们还需要关注什么内容呢?自然分数线报录比是每个考生的重点关注,只有明确这些,才能给自己的择校一个明确的定位。
以下以近三年的复试录取情况为例
清华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材料与化工 | 325-50-50-80-70 | 79 (402/325) |
2022年 | 材料与化工 | 325-50-50-80-70 | 70 (428/325) |
2021年 | 材料与化工 | 310-50-50-80-70 |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00-40-40-60-60 | 11 (354/307) |
物理学院 | 8 (378/314) | ||
化学学院 | 22 (377/301) | ||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 4 (329/318) | ||
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 | 37 (401/311) | ||
2022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00-40-40-60-60 | 7 (328/313) |
物理学院 | 3 (355/312) | ||
化学学院 | 18 (397/310) | ||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 3 (335/320) | ||
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 | 53 (408/306) | ||
2021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10-40-40-60-60 | 7 (387/362) |
物理学院 | 11 (419/314) | ||
化学学院 | 22 (387/321) | ||
航空发动机研究院 | / | ||
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 | 55 (418/310) |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15-50-50-75-75 | 75 (416/315) |
化学化工学院 | 3 (395/332) | ||
2022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25-55-55-80-80 | 54 (395/312) |
化学化工学院 | 15 (379/336) | ||
2021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30-55-55-80-85 | 44 |
化学化工学院 | 1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航天学院 | 310-45-45-75-75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32 (421/325) | ||
化工与化学学院 | 51 (410/335) | ||
卓越工程师学院 | /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65 (406/319) |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95 (445/327) | ||
2022年 | 航天学院 | 320-50-50-80-80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化工与化学学院 | |||
卓越工程师学院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
2021年 | 航天学院 | 320-50-45-80-80 | 18 (431/365)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00 (411/321) | ||
化工与化学学院 | 54 (440/325) | ||
卓越工程师学院 | / |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94 (409/321) |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 72 (416/325) |
浙江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25-55-55-85-85 | 45 (443/369)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 6 (394/342) | ||
化学系 | 5 (417/348) | ||
工程师学院 | 65 (427/331) |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 32 (422/328) | ||
2022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30-55-55-85-85 | 34 (423/365)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 8 (413/367) | ||
化学系 | 2 (386/364) | ||
工程师学院 | 56 (403/332) |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 41 (435/367) | ||
2021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20-55-55-85-85 | 36 (408/328) |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 10 (416/375) | ||
化学系 | 1 (373) | ||
工程师学院 | 41 (410/344) | ||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 74 (431/325) |
西安交通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25-50-45-80-80 | / |
物理学院 | |||
化学学院 | 1 (347) | ||
2022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30-50-50-85-80 | 215 (438/350) |
物理学院 | 6 (386/372) | ||
化学学院 | 2 (357/346) | ||
2021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30-50-50-90-85 | 146 |
物理学院 | / | ||
化学学院 | 1 (353) |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材料学院 | 300-45-45-68-68 | 168 (417/300)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 | ||
医学技术学院 | |||
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 | 2 (321/317) | ||
2022年 | 材料学院 |
310-45-45-70-70 | 124 (428/315)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 | ||
医学技术学院 | 2 | ||
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 | / | ||
2021年 | 材料学院 |
300-45-45-70-70 |
/ |
化学与化工学院 | |||
医学技术学院 | |||
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 300-50-50-70-70 | 44 (395/304)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研究所) | 29 (375/300) | ||
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苏州纳米所) | 13 (370/300) | ||
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长春应化所) | 36 (440/309) | ||
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 | 15 (374/302) | ||
稀土学院(赣江创新院) | 48 (387/304) | ||
先进技术研究院 | 32 (393/306) | ||
纳米学院 | 246 (410/317) | ||
2022年 | 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 300-50-50-70-70 | 45 (415/33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研究所) | 13 (403/308) | ||
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苏州纳米所) | 11 (393/327) | ||
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长春应化所) | 41 (422/303) | ||
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 | 17 (406/312) | ||
稀土学院(赣江创新院) | 35 (414/301) | ||
先进技术研究院 | 33 (408/319) | ||
纳米学院 | 261 (427/305) | ||
2021年 | 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 | 300-50-50-70-70 | 51 (419/302)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研究所) | 29 (385/312) | ||
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苏州纳米所) | 9 (367/315) | ||
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长春应化所) | 21 (417/313) | ||
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广州能源所) | 2 (388/304) | ||
稀土学院(赣江创新院) | 18 (380/333) | ||
先进技术研究院 | 28 (408/303) | ||
纳米学院 | 280 (435/300) |
中南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化学化工学院 | 320-55-55-80-80 | 42 (410/355)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55 (443/378) | ||
粉末冶金研究院 | 75 (424/350) | ||
冶金与环境学院 | 50 (418/327) | ||
轻合金研究院 | 1 (398) | ||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 6 (398/354) | ||
2022年 | 化学化工学院 | 320-55-55-80-80 | 58 (405/32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70 (433/352) | ||
粉末冶金研究院 | 80 (420/335) | ||
冶金与环境学院 | 49 (447/326) | ||
轻合金研究院 | 1 (366) | ||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 11 (414/348) | ||
2021年 | 化学化工学院 | 320-50-50-80-80 | 108 (428/32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76 (430/362) | ||
粉末冶金研究院 | 81 (427/322) | ||
冶金与环境学院 | / | ||
轻合金研究院 | / | ||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 3 (375/331) |
天津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化工学院 | 310-45-45-75-75 | 176 (443/34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 ||
2022年 | 化工学院 | 325-50-50-75-80 | 162 (450/34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04 (425/325) | ||
2021年 | 化工学院 | 320-50-50-75-80 | 218 (449/326)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97 (419/328) |
考试题型
清华大学 | (975)材料物理化学 | 基本概念题、问答题、计算分析题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911)材料综合 | 选择、填空、判断、简答、计算 |
上海交通大学 | (827)材料科学基础 (839)化工基础(含物化) | 填空、简答、论述、相图题 选择、填空、判断、问答、计算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821)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828)物理化学 (877)大学物理 | 画图题、计算题、应用题 填空、选择、简答、计算 选择、填空、证明、计算 |
浙江大学 | (836)材料科学基础 (838)化工原理 (827)物理化学(乙) | 选择、计算 判断、选择、计算 选择、计算 |
西安交通大学 | (903)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916)单元操作 | 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分析题 填空、选择、分析、计算 |
北京理工大学 | (839)材料科学基础 (831)化工原理 (829)高分子物理 | 判断、选择、填空、综合论述 选择、填空、计算、实验 填空、简答、计算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802)材料科学基础 (940)材料科学基础B (852)无机化学 (903)物理化学B | 选择、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画图题、论述题、相图题、计算题、灵活应用题 |
中南大学 | (916)化工原理 (959)材料科学与技术 (970)钢铁冶金原理 (963)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 | 名词解释、选择题、问答题 概念题、计算题、分析题 简答、计算、分析 填空、问答题、综合题、计算题 |
天津大学 | (826)化工原理 (830)材料加工基础 | 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分析题 |
就业方向
材料与化工专硕毕业生有以下几大就业方向:
在化工、石油、轻工、日化、制药、冶金、建材等部门从事各类化工产品及其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或在高校从事科研教学方面的工作。
以上是关于材料与化工专业考研的top10学校综合考情分析内容,如需了解更多考研相关知识,关注公众号:研晟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