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晟考研,专注清华北大等985/211名校考研辅导,拥有完善的服务团队,专属定制化的考研备考规划,力争实现每位学子的考研梦、名校梦。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以近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研究电磁波的生产、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的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集成电路设计、电子封装技术、半导体器件等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该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广阔。那么国内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哪所学校好呢?下面研晟考研收集整理了国内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最好的十所大学,一起去看下详细内容吧!
01、院校综合情况
电子科技大学--985211-成都市--A+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负责建设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获得A+(全国第一)。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21人,硕士生导师311人,共有在读全日制研究生2400余人。先后获得2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2013年),1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2013年),2篇中国电子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2018年),2篇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2019年)。研究生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no Energy》等顶尖学术期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其中,2019年学院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在《Science》正刊发表论文,实现了学校历史突破。研究生在国际、国内科技竞赛和顶级学术会议上获得多项奖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1-西安市--A+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学院前身系1952年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的雷达工程系,1999年6月由原电子工程学院、微波电信系和天线研究所合并组建成新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据2022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下设4个系;截至2021年9月,学院有4个本科专业;[8]截至2022年5月,学院拥有356位教职工;截至2018年9月,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截至2014年5月,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截至2021年3月,学院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含7个学科方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包含8个学科方向)。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中,2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获评A+档,并列全国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位于A档;控制科学与工程位于B+档。截至2014年5月,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
北京大学--985211-北京市--A
电子学院下设物理电子学、量子电子学、应用电子学、信息与通信四个研究所,支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两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以及“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量子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六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建设。其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入选教育部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获评A,“信息与通信工程”被评为B+。与此同时,承担电子信息科学基础实验中心(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实验区)、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固态量子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移动数字医院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同轴宽带网络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建设。2019年成立碳基电子学研究中心,为校级实体研究机构,挂靠电子学院。
清华大学--985211-北京市--A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源于1932年成立的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组,1952年建系,始称“无线电工程系”,1958年更名为“无线电电子学系”,1989年更现名至今。建系以来,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建成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现下设6个研究所,涵盖了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复杂系统与网络等研究领域,学科全、综合性强;建成了完整的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和工学博士的培养体系,构建起了世界领先的覆盖两个一级学科核心概念的新课程体系,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形成了亦工亦理、教研并重的办学理念,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术风格,以及团结务实、学术自由、追求卓越的文化传统。
东南大学--985211-南京市--A
学院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三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五个硕士点。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国内高校最早一批建立的电子类专业,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可追溯到1923年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和之后的中央大学电机工程系。2007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被批准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与清华、北大并列为A。2015-2019《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在2020年U.S.News世界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排名中名列第5位。
北京邮电大学--211-北京市--A-
北京邮电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简称北邮,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CDIO工程教育联盟创始成员,入选国家“111计划”、“2011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
复旦大学--985211-上海市--A-
现有在职教职工173 人,其中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各类学生2000余人 ,具有完备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学培养体系。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光学),上海市重点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点8个(含工程博士点1个),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6个,学士学位专业5个;拥有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低轨卫星通信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重要产品追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综合能源系统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北斗智慧应用创新研究中心,以及与微电子学院共建的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上海交通大学--985211-上海市--A-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12月,其前身可溯源至百年前的电机专科,具有中国电气工程师“摇篮”之美称。学院目前下设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电子工程系、感知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纳电子学系、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软件学院、教学发展与学生创新中心、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校级平台、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John Center及清源研究院。学院拥有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六个一级学科,其中涵盖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截至2010年12月,学院共有国家级基地7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省部级基地9个,以及1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南京大学--985211-南京市--A-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要基地之一,源于20世纪50年代国内首批创设的“无线电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特色鲜明,1984年成立“信息物理学系”、1994年更名“电子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重组,成立“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700余人,其中本科生800余人,研究生900余人。学院本科实施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之后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四个专业进行专业分流。
浙江大学--985211-杭州市--A-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是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曾培养出厉绥之、施承志、束星北、李政道等杰出校友。
那么,电子科学与技术的Top10的学校都考什么科目,招生人数这么样呢?继续往下看
学校名称 | 所属学院 | 专业名称 | 专业课考试科目 | 统招人数 |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01)数学(一) (813)电磁场与电磁波 (858)信号与系统 | 5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01)数学(一) (821)电路、信号与系统 (822)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801)半导体物理 | 127 |
微电子学院 | ||||
北京大学 | 电子学院 | 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量子电子学 | (301)数学(一) (822)普通物理 | 12 |
清华大学 | 电子工程系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01)数学(一) (957)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 | 3 |
东南大学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301)数学(一) (920)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 42 |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01)数学(一) (928)电子技术基础(数、模) | ||
北京邮电大学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01)数学(一) (801)通信原理 (804)信号与系统 (806)电磁场理论 | 113 |
复旦大学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01)数学(一) (878)电路与系统基础 | 2 |
上海交通大学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01)数学(一) (819)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 3 |
南京大学 |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301)数学(一) (864)大学物理 (851)信号与系统 (864)大学物理 | 28 |
浙江大学 | 航空航天学院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01)数学(一) (840)电路 (842)信号系统与数字电路 | 21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
解析:
通过对各学校考试科目及招生人数的整理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历史招生人数是比较多的,报考这些学校的话,成功的胜算可能会相对更大一些;除了这些,考生们还需要关注什么内容呢?自然分数线报录比是每个考生的重点关注,只有明确这些,才能给自己的择校一个明确的定位。
以下以近三年的复试录取情况为例
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15-50-50-75-75 | 120 (423/315) |
2022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15-50-50-75-75 | 174 (419/315) |
2021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10-45-45-68-68 | 160 (419/31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78-38-38-57-57 | 157 (418/318) |
2022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40-40-40-65-65 | 212 (423/340) |
2021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20-40-40-75-75 | 221 (420/324) |
北京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物理电子学 | 310-50-55-90-90 | 7 (404/310) |
电路与系统 | 1(399)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1(343) | ||
量子电子学 | 2 (379/338) | ||
2022年 | 物理电子学 | 310-55-55-90-90 | / |
电路与系统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
量子电子学 | |||
2021年 | 物理电子学 | 310-55-55-90-90 | 1(354) |
电路与系统 | 1(359)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1(355) | ||
量子电子学 | 1(341) |
清华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20-50-50-80-70 | 3 (384/354) |
2022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25-50-50-80-70 | 2 (368/358) |
2021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10-50-50-80-70 | 2 (410/355) |
东南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电路与系统 | 310-50-50-70-70 | 9 (438/359)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6 (415/381)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3 | ||
2022年 | 电路与系统 | 310-50-50-70-70 | 12 (403/340)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12 (415/381)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9 (419/312) | ||
2021年 | 电路与系统 | 310-50-50-70-70 | 9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20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2 |
北京邮电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78-38-38-57-57 | 175 (424/300) |
2022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78-38-38-57-57 |
215 (412/301) |
2021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263-37-37-56-56 |
227 (435/300) |
复旦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55-50-50-75-75 | / |
2022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55-50-50-75-75 | 3 (392/381) |
2021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00-50-50-70-70 | / |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15-50-50-75-75 | 15 (414/325) |
2022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25-55-55-85-85 | 20 (403/325) |
2021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30-55-55-80-85 | 15 (422/371) |
南京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物理电子学 | 300-50-50-70-70 | / |
电路与系统 | 1(378)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11 (397/307)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5 (346/320) | ||
2022年 | 物理电子学 | 300-50-50-75-75 | 1(380) |
电路与系统 | 5 (384/336)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3 (361/349) | ||
2021年 | 物理电子学 | 300-50-50-75-75 | / |
电路与系统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浙江大学
年份 | 专业 | 分数线(总分-政治-外语-专业课) | 录取人数(最高分/最低分) |
2023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25-55-55-85-85 | 38 (419/327) |
2022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30-55-55-85-85 | 34 (422/366) |
2021年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330-55-55-85-85 | 30 (448/333) |
考试题型
电子科技大学 | (813)电磁场与电磁波 (858)信号与系统 | 填空、简答、计算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821)电路、信号与系统 (822)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801)半导体物理 | 大题 |
北京大学 | (822)普通物理 | 大题 |
清华大学 | (957)电子信息科学专业基础 | 计算题 |
东南大学 | (920)专业基础综合(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 (928)电子技术基础(数、模) | 选择题、计算题 计算题、分析题、画图题 |
北京邮电大学 | (801)通信原理 (804)信号与系统 (806)电磁场理论 | 选择题,计算题,画图题,设计题 判断、选择、填空、证明、分析计算 填空题、分析判断题和计算题 |
复旦大学 | (878)电路与系统基础 | 概念题、解答题 |
上海交通大学 | (819)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 填空、选择、计算、证明题 |
南京大学 | (851)信号与系统 (864)大学物理 | 计算、画图题 填空、简答、计算、证明 |
浙江大学 | (840)电路 (842)信号系统与数字电路 | 大题 选择、填空、简答、计算 |
就业方向
计算机公司、电器电子产品公司、通信器材公司、国防军事机构等;最有名的几个就业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华为、中兴、微软、IBM;
以上是关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考研的top10学校综合考情分析内容,如需了解更多考研相关知识,关注公众号:研晟考研